圖:行政長官梁振英(中)表示,政府繼續解決長者貧窮問題、努力建公屋及提升社會流動性。圖左為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右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政府扶貧措施奏效,全港去年貧窮人口錄得97.2萬,持續第三年低於100萬,貧窮率維持於有紀錄七年來的低位14.3%。不過,人口老化加速,一、二人住戶貧窮率明顯上升,政府指未來增撥資源也難令貧窮率持續明顯下滑,但預計今年推出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有望改善2016年貧窮狀況。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政府繼續解決長者貧窮問題、努力建公屋及提升社會流動性。而為準確分析長者貧窮數字,貧窮報告新增「戶主年齡特徵」。/大公報記者 張月琪 張 琪
政策介入令37.3萬人脫貧
政府昨日公布《2015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本港貧窮情況維持平穩,政策介入前的貧窮率為19.7%,貧窮人口為134.5萬人,而在計算政府的恆常現金例如長者生活津貼等介入後,成功令逾17.7萬戶、37.3萬人脫貧,並令貧窮率大幅降低5.4個百分點,跌至14.5%,扶貧成效略高於2014年,反映過去幾年政府推展的各項扶貧工作繼續取得相當成效。最新公布的2015年貧窮線,以政府統計處的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一半計算,一人住戶貧窮線為月入3800元,金額比去年增加8%,六人及以上住戶則是1.95萬元,較去年增3.7%。
面對急促人口老化,長者貧窮問題受關注,沒有固定收入的退休長者不斷增加,令政策介入前後的貧窮長者數目均持續上升,去年本港長者貧窮率微升0.1個百分點,達至30.1%,去年政策介入後,貧窮長者數目在去年增加1.47萬人,達至近30.9萬人。比較去年各項恆常現金政策對於長者的扶貧成效,以長者生活津貼最為有效,減低長者貧窮率達7.6個百分點,高於綜援的6.4個百分點。
低津將紓緩人口老化壓力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稱,在人口持續老化的趨勢下,貧窮數字進一步大幅改善的空間將會愈來愈有限,政策應該有效識別有需要的長者,制定一些適切措施,聚焦目標在受惠人士,使有限的公共資源能夠用得其所。
她又提到,一人及二人住戶貧窮率是明顯高於其他家庭,部分原因與人口老化有關,但很多可能是單親家庭跌入二人住戶組別,而香港平均住戶人數持續下跌,也是政府沒辦法力抗的人口結構現象。而隨着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介入,扶貧力度加大,預計2016年貧窮情況會改善。
貧窮報告指出,展望未來20年人口加速老化,長者比例持續上升,2034年佔整體人口30%,較現時增近一倍,可預期對貧窮情況的推升壓力,尤其是長者貧窮。
增「戶主年齡」分析趨勢
梁振英稱,政府將就三方面加倍努力,包括提升社會流動性、興建公屋及解決長者貧窮問題。他認為不應盲目追求整體增長,必須考慮基層和中層市民的就業和上流需要;同時擴闊產業基礎,為青年創造更多元化職位,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再工業化」,國家的「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策略,都是有這目標。
他又稱,長者生活津貼是現屆政府處理長者貧窮問題的第一大步,第二步是退休保障,獨立顧問正在整理諮詢意見,今年底向扶貧委員會提交報告,包括妥善處理強積金「對沖」問題,以最大決心和務實態度尋求解決方案。
另外,報告今年新增「按住戶戶主年齡劃分的貧窮情況及趨勢」,更清晰分析經濟向好的防貧作用。經濟增長、勞工市場穩定發展,對從事經濟活動的基層住戶,透過就業收入改善而脫貧有重要作用;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則在人口老化影響下,增長較快,這兩項因素均會影響整體貧窮率。
報告指,政策介入前的貧窮住戶,28萬戶的戶主是18至64歲,28.8萬戶的戶主為65歲及以上,反映18至64歲組別一般能透過就業而免於貧窮,該組別的政策介入前貧窮率為14.7%,遠低於65歲及以上組別的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