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學者倡公園劃「自然角」助蝴蝶繁殖

時間:2016-09-30 03:15:20來源:大公網

  圖:Timothy Bonebrake(左)及曾栢諾(右)研究本港市區公園出沒的蝴蝶\大公報記者梁康然攝

  【大公報訊】記者梁康然報道:城市綠化地帶愈來愈少,本港蝴蝶會否面臨絕路?香港大學最新研究發現,20%的本地蝴蝶品種會在九龍市區公園出沒,包括本地非常罕見的素雅灰蝶、咖灰蝶等,反映九龍市區公園生態價值較預期理想。不過,現時公園生態環境脆弱,學者倡議將市區公園部分範圍劃為「自然角」,不噴除蟲劑及修草等人為干擾,供蝴蝶自然生長繁殖,可望同時提升公園生態價值。

  港大「全球變化及熱帶生態保育研究所」在2014年4月至11月,針對九龍市區公園進行觀察及研究,了解本地蝴蝶如何在市區選擇棲息地,有關研究結果早前獲科學學術期刊《地景生態學》(Landscape Ecology)確立及刊登。

  九龍區發現珍貴蝶種

  負責是次研究、該研究所的博士生曾栢諾指,研究調查的八個月期間,每月定期巡察19個在九龍區的公園,結果錄得51個品種共1485隻蝴蝶出沒,當中包括獲漁農自然護理署評為「罕見」的雙尾灰蝶、玳灰蝶,以及「非常罕見」的素雅灰蝶、咖灰蝶,各錄得一至兩次出沒。常見蝴蝶品種則有遷粉蝶屬、酢醬灰蝶、毛眼灰蝶這三類,分別錄得逾300次。

  是次研究發現,蝴蝶出沒數量與公園位置有關,最多蝴蝶品種出沒的首三名公園,牛池灣公園、佐敦谷公園、九龍仔公園都是貼近山邊,分別錄得23至27種蝴蝶,九龍仔公園更發現「市區稀客」、以樹林為主要棲息地的「白帶螯蛺蝶」。坐落在尖沙咀鬧市的九龍公園,也錄得17種蝴蝶,在19個公園內排名第五位。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Timothy Bonebrake稱,蝴蝶在市區公園出沒大致兩個原因,一是公園可提供所需食物或繁殖環境,或是公園鄰近棲息地,蝴蝶把公園當成回家的中途休息站。

  研究顯示,本港市區公園生態價值較預期理想,如公園500米範圍內有綠化地帶,公園的生態價值將會進一步提升。

  自然角佔地最少一公頃

  曾栢諾指出,新加坡為保持當地生態環境,在市區公園闢出「自然角」,即不噴除蟲劑、不作人為干擾的地帶。據資料,摩士公園(黃大仙區)曾有約200平方呎左右的自然角,但佔地太細,效果不明確。

  按外國研究數據推算,自然角最少需一公頃左右。曾續指出,本港可找大型公園作試點,收集數據研究適用於本港、佔地最少又有效的自然角面積,在可行範圍內推廣至本港其他公園,提升本地公園生態價值及可觀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