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才過了近4個月,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進一步激化和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偉大事業展現新布局,香港解決自身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到了無可退縮的境地,這一切,要求香港居民盡快擺脫思想和心理的困惑,盡快樹立三個正確觀點——承認國家已經發生並將繼續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承認中國已經並將進一步擔當對人類的歷史責任;承認香港作為中國一部分必須同國家共命運。三者相互聯繫,缺一不可。
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面臨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隨着西方經濟、政治、社會制度和相應的意識形態陷入空前嚴重危機,全球自15世紀至20世紀的500年間一直在西方的重心,向東方轉移。2017年底、2018年初,美國調整其全球戰略,公然宣布中國和俄羅斯是美國主要對手,標誌着全球重心東移進入了決定性階段。
必須說明,全球重心東移不是簡單地由歐美向亞洲轉移;鑒於20世紀最後三十年全球化已形成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全球重心東移是由以往西歐北美為中心、亞非拉美為邊緣的格局,調整為以亞洲為主要動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四十年的成就,使中國具備擔當對於人類的歷史重任的能力。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終實現,要求中國毫不畏懼也毫無退縮地應對美國的挑戰,堅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人民,再次表明了中國的立場,他指出:「成功屬於勇毅而篤行的人。讓我們堅持開放共贏,勇於變革創新,向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不斷邁進,共創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
認識全球重心東移的意義
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進一步激化和深化,改變着香港在國家與外部世界、尤其與西方國家之間的位置。但是,香港長期深受西方薰陶,自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主要靠西方得以發展,因此,香港社會主流至今對於全球重心東移的意義和中國對於人類的歷史重任,缺乏應有理解;甚至,在特區建制中,親西方的觀念和心理不乏市場。這樣的狀況亟需改變。
全球重心東移進入決定性階段,適逢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和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三十周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並且親自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三十周年大會上宣布,海南全島將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
根據中央的頂層設計,到2020年,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要取得重要進展;到2025年,自由貿易港制度要初步建立;到2035年,自由貿易港的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要更加成熟,營商環境要躋身全球前列;到本世紀中葉,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形成高度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現代化的制度體系,成為綜合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領先的地區。這一切,配合中共十九大制訂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
國家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尤其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進而建設中國特色自由港,將改變香港在國家中的位置。
即使香港從現在起奮發有為,加快解決自身深層次結構性矛盾,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然而,因為內地將以更高速度發展,香港在國家全局中的影響力也將相對有所下降。相反,假如香港故步自封,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採取若即若離的態度,那麼,香港在國家全局中的影響力將明顯減弱。
故步自封削弱香港影響力
香港大多數居民當然希望香港進步和發展。為此,需要克服對國家根本制度的偏見和成見,克服自滿情緒。
至今,即使在特區建制中,不少人仍視愛國與遵從國家憲法有區別。我曾不止一次親耳聽過不止一位知名建制派人士,對國家執政黨不以為然。從信仰自由和言論自由角度看,無可厚非。但是,必須明白,如果香港社會主流對國家根本制度不能尊重,那麼,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談何容易。
香港相當一部居民、尤其精英階層至今仍耽迷於香港的優勢。譬如,評論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港,首先談的是海南軟硬件遠不及香港。請比較深圳與香港最近十年的變化;請想一想二十年浦東由一片農田變成一個現代化商業金融和創新科技園區,再回頭看二十年西九龍和啟德機場舊址仍未建設成功。我們難道還不能汲取已然犯下「龜兔賽跑」錯誤之教訓?我們難道還要繼續自滿於「軟件優勢」而蹉跎歲月?
這一代香港領袖,對於香港的發展和進步承擔着將為後人嚴苛評價的責任。如果未來幾年特區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推動香港經濟轉型邁上一個台階,解決深層次結構性民生問題既取得明顯治標效果又展開中長期治本布局,那麼,我們的後人將對他們感銘於史冊。否則,將愧對子孫。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