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五月初上海出台新房銷售搖號政策後,江蘇南京、湖南長沙、四川成都等城市相繼發布類似政策,近期浙江杭州、陝西西安也加入「新房搖號城市」行列。專家指出,上述六大城市屬於直轄市或省會城市,且現時市況下均面臨房價上漲壓力,儘管「新房銷售搖號」政策無法徹底改變住宅市場的供求關係,但能進一步規範市場發展,特別是保護自住型剛需買家。/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上海鏈家市場分析師趙葆根分析,由於各城市新房價格受調控政策影響相對顯著,隨着一二手房價格持平,甚至「倒掛」現象的增多,及新房交易稅費上的優勢,部分新房項目的意向購買人數明顯多於房源數量。另一方面,一些「黃牛」向購房者收取額外費用,而部分新房項目亦存在「內部預留」,這都破壞了新房銷售的公正性,「新房銷售搖號可杜絕上述亂象」。
趙葆根續稱,開發商出於資金鏈維護考慮,通常對不同類型客戶存在歧視,如優待全款購房者,而採用公積金或置換購房的買家,往往受到開發商區別對待,新房銷售搖號可很大程度防範此類剛需買家遭受差別化對待,「如杭州『搖號』政策中,特別提出對無房家庭給予傾斜,提供一定比例的房源維護其自住需求」。
專家料屬短期政策
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市場研究部高級董事簡可(James Macdonald)也向大公報表示,「新房銷售搖號」政策可視為當前市況下地方政府推出的樓市短期調控舉措,隨着中國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的逐漸完善,長效調控政策料逐步取代短期政策。他解釋,以房產稅為例,其他國家都通過增加多套房持有成本來控制市場過熱,中國出台相關政策需要時間,隨着政策的完善,包括限購等在內的短期政策將被慢慢取代;另一方面,中國正大力發展金融股票市場,這也是分散樓市投資的一種方式,包括吸引獨角獸企業上市等,都可為投資者提供其他投資渠道,屆時市場對房地產投資的熱情或被稀釋掉。
記者留意到,不同城市在執行「新房銷售搖號」政策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如上海、成都對所有新建商品住宅施行「搖號銷售」,而杭州、南京、長沙等地的政策,僅針對購房者數量大於房源數量的新建商品住宅項目。
趙葆根分析,同一項目、同一批次,但戶型、棟座、樓層不同的房源,其市場需求亦大相逕庭,以上海市場為例,此間部分項目也曾出現過「參與搖號人數少於房源數」的情況,但一些買家因順位靠後未能選到心儀房源而放棄購房,因此對部分「意向買家數少於房源數」的項目,搖號銷售政策能進一步保證公平性。他強調,部分樓盤「參與搖號人數遠超房源數」,使搖號現場氣氛熱烈僅是局部現象,這種被放大的情況存在向市場釋放錯誤信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