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學子來到位於廣州的金利來數碼網絡大廈,與金利來相關人士開展座談交流。
2019年,曾憲梓博士逝世,三子曾智明接棒成為金利來新的「掌門人」。這位1966年出生於香港的「企二代」,從初中開始就在家族企業做暑期工,一步步從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做到主席。不僅有着與父親相似的成長經歷,同時更傳承了父親「勤儉誠信」的家訓和報效祖國的情懷,以及金利來與生俱來的社會責任和使命。
金利來能夠穿越57年風雨,歷經多次時代的金融危機而屹立不倒,得益於其始終堅持的「穩健經營」理念。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當許多企業為現金流發愁時,金利來卻保持着豐足的現金儲備。也正是這樣的穩健,讓金利來截至目前在內地擁有專賣店近3000家,建立了遍及全國的成熟穩定銷售網絡。
穩健發展的同時,金利來始終沒有忘記社會責任,金利來集團及其創始家族在慈善領域的貢獻令人驚嘆。據統計,曾憲梓先生個人捐贈超過12億元,集團累計捐贈2.8億元,現任主席曾智明不僅個人累計捐贈3億元,並出任曾憲梓教育基金會、曾憲梓載人航天基金會、曾憲梓體育基金會理事長,延續着家族「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承諾。
在金利來工作的人,都不約而同的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因為在品牌開創之初,從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和一台縫紉機磨礪出的勤儉精神,早已融入到了金利來的「血液」之中,同時更成為金利來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媒體曾報道,2005年,金利來捐資100萬遴選並資助500名當年考取大學的鄂籍貧困大學生。隨後8名受助學子應邀赴港,曾憲梓與他們傾心交談並共進午餐後,默默躬身將吃剩的腸粉、蝦餃、小籠包等一一打包。隨行工作人員解釋說,曾先生生活儉樸,從不講排場,最不喜歡鋪張浪費,一直都有將剩菜打包的習慣,學子們被深深觸動。
有專欄作者曾表示,動輒捐款成百上千萬,吃飯時卻要把剩菜打包,該省就省,該花必須花,這既是曾憲梓先生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更是金利來能一直保持輝煌的「法寶」。「勤儉誠信」是根基,「以人為本」是方向,如今這樣的傳統又傳遞到曾智明身上,並體現在金利來發展的每一步,這種傳承讓金利來在全球化競爭中必將持續綻放品牌光芒。\大公報實習記者馬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