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家長教子女時應多些耐性,不要把體罰合理化
請不要輕看體罰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曾有大學研究指出,父母打罵孩子會拉低子女的智商(IQ)及情商(EQ)。這不難理解,父母長期的肢體或語言暴力,不只破壞親子關係,亦容易令孩子缺乏自信、未打先輸,令孩子各方面的表現比實際能力差。體罰在上一代相當普遍,很多家長以為只要在行為上能控制子女,令他們聽話,就等如教好了他。這些懲罰行為收即時效果,可以令孩子瞬間服從,的確容易令大家將體罰合理化,甚至受體罰的子女長大後,認為自己因為父母「由細打大的」,才不會學壞和努力上進。這種徹底錯誤觀念,令體罰一代傳一代,影響深遠。
我小時候,經常被爸爸體罰,令我害怕他之餘,有時在睡夢中,也會重現他在日間打我的情況,生活十分痛苦。我自小缺乏父愛,常盼望快些長大,離開這受虐的地方。踏入社會工作後,我甚至認為成年人都是暴力、不可信的。到自己有小孩至今,曾輕輕打過大仔共四次手板,可能有些家長認為只是小事,無關痛癢,但這經歷深深印在兒子的腦海裏,至今他仍記得我曾打他四次手板呢!
我曾擔心自己會複製舊日父親體罰我的情況,亦體會到嚴重暴力,對小孩傷害甚大,因此特地修讀兒童心理學及發展證書課程,希望對教導孩子有多點認識,亦決心否定上一代教仔以「打罵」為主的效用,讓自己可以有空間接受新思維,學習如何愛自己的子女,令他們有快樂童年,而非用暴力解決。其實在新一代,大家接受更多的教育,看到外國照顧子女的方法及理念時,會發覺體罰的效果差,而關愛式的管教和照顧,能有效令子女健康成長,快樂和自信,這樣孩子才有動力發揮自己長處。
我希望各位家長至少不要把體罰合理化,同時特別勸勉SEN家長在教導子女時,要給予多點耐性,別心急強迫他們立即做到自己要求,免得心情愈變愈差。與子女相處,必須令孩子覺得父母是支持自己一方,願意陪着他們向前行,這是終身學習的課題呢! fb.me/kwanpapa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