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3月5日訊(記者 邵淑芬)香港營商環境於首季中段繼續改善,在產出和新業務大幅擴張下,增長率創4年新高。客戶需求轉強,積壓工作量繼而再度上升。不過,就業聘僱和庫存卻同時縮減,這壓抑了PMI指數的整體升幅。投入成本通脹依然明顯,但企業仍有能力調高產品售價。IHS Markit首席經濟師 Bernard Aw表示,2018年開局的正向走勢順延至2月份,有望打造香港私營企業4年來的最佳季度成績;惟競爭加劇,成本飆升,將企業原來對未來前景的信心削弱至負面。
經季節調整後,2月份日經香港採購經理指數為51.7,略高於1月份的51.1,顯示私營經濟的景氣度進一步好轉,而最新數值更高踞4年以來最佳。
PMI調查的其他指標顯示,未來數月的營商活動將持續增長。新接業務量錄2014年初以來的最大按月增長,並有更多跡象反映,來自中國內地的需求繼續加強,而企業亦持續擴大採購規模。飛漲的成本大大壓抑了增長勢頭。由於原材料價格急升和人民幣升值,投入品的價格持續高企。
為保持盈利,企業也隨之調高產品售價。成本攀升的附帶影響在勞動市場浮現。企業為積極削減成本、精簡人手,因而進一步縮減聘僱;但鑑於目前產能受壓,故可預期就業增長將於未來數月重現。整體而言,日經香港採購經理指數的走勢,與2月份本地生產總值的按年增長率4%大致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