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農曆年前發生大埔嚴重車禍,司機駕駛安全及薪酬待遇問題引起各方關注;其後,九巴公司迅速作出回應,三月一日起將獎金併入底薪計算,車長每月收入可增加三成,至一萬五千多元。
當然,有關計算方法實有取巧之嫌,因為不少車長本來都是攞足或收取大部分獎金的,增加收入雲雲,只是帳面數字遊戲而已;而且,即使獎金合併之後,每月一萬五的薪金還是偏低的。不過,還好的是,九巴公司方面已承諾今年年中會對車長薪酬再作調整,屆時職方可就獎金問題再提出意見。在此情況下,為了全港市民、乘客的便利和安全着想,九巴相關職工團體,包括工聯會屬下的「汽總」,已同意暫時「收貨」,不再另採行動,問題留待年中再議。
這一回應,是合情合理和值得支持的;否則,行車安全問題既不可能一下子解決,其他工業行動也徒然增加市民和乘客的不便而已。
然而,這幾天,市民在電視新聞中看到,忽然間有一個什麼「月薪車長大聯盟」的組織冒了出來,為首者是一名短髮中年「阿姐」,只見她一時睜眉怒目、一時梨花帶雨,揚言要進行罷駛,還要「自我犧牲」:「罰就罰我先啦……」
不過,行動之日,只見她一人坐在九巴駕駛座上「按車不動」,其餘響應附和的車長寥寥,所謂「罷駛」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如此除了對個別當時已登車或正準備乘車的市民造成不便,以及吸引傳媒鏡頭和「上電視」之外又能達到什麼效果呢?
當然,這位「勇武阿姐」個人可能有其不滿或憤怒的理由,但權益問題應由具足夠代表性如「汽總」等工會代表與資方開會商談,爭取加薪和改善工時、更份等工作條件,而作為車長個人,緊守工作崗位、準時開車、安全駕駛仍是其本分,不能因對公司有意見就拿市民乘客來「較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