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趙力在2015年擔任「2015悉尼中國當代藝術月」策展人並現場導覽。下圖:2015年趙力擔任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無聲詩:中國當代水墨展」策展人並現場導覽。
「香港『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評審工作會日前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行,該項目特邀藝術總監、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趙力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今次活動在香港舉辦意義重大,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青年版畫家提供走向世界的新契機。/大公報記者 李 暢 羅洪嘯
趙力指出,中國版畫從幾十年前的引進與模仿,到如今能夠在全球藝術版圖中佔據一席之地,凝聚着幾代版畫家的不懈努力。趙力說:「通過參賽作品,我能感受到青年版畫家對傳統的尊重與對創新的追求,這正是推動中國版畫藝術不斷前進的動力。」
「優秀作品應傳遞正能量」
「以往人們常擔心年輕藝術家只盯着自己的小世界,局限於『小生活』『小情趣』;但本次參賽作品中,很多作品都鮮活地反映出社會、時代特徵。」趙力稱讚道。他發現有的青年版畫家聚焦城市平凡生活,致力展現城市風貌與人文關懷;有的則將目光投向鄉村與自然,描繪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這充分表明青年版畫家的視野並沒有越來越窄,而是逐漸拓展,深入生活、觀察社會,用作品傳遞對時代的思考與感悟。」
在評審現場,趙力全神貫注,從數百份來自海內外的投稿中仔細翻閱、甄選。他告訴記者,本次參賽作品涵蓋木刻、蝕刻、絲網、綜合媒材等多版種,展現出較高的創作水準與多樣的風格面貌,既深耕夯實已有的領域,又勇於突破材料與語言的邊界。
趙力還觀察到,參與本次活動的一些青年版畫家特別用心。他們帶來的參賽作品往往是一整個系列作品,甚至由十幾張作品所組成,「這能更全面、深入地展現藝術家的創作思路與藝術風格,讓評審和觀眾更好地了解藝術家創作的整體水平。」
當被問及本次評選青年藝術家版畫作品的評審標準時,趙力期待看到一些敢於突破傳統思維束縛,勇於嘗試新技法、新表現形式的與眾不同的作品。他解釋道:「年輕藝術家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受到老師、朋友等周圍人的影響,在創作風格上容易趨於同質化。然而,真正的藝術需要獨特的個性表達。」趙力認為,年輕人充滿朝氣與活力,要展現出銳意進取的精神,傳遞正能量,「藝術創作不僅僅是自我表達,更應具有一定的社會貢獻。優秀的作品應傳遞給觀眾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中國版畫呈現全新風貌
趙力回憶道,他上世紀80年代進入中央美院時,版畫系絲網版畫工作室剛剛起步,多版種教學和創作剛剛成形。而在此之前,中國版畫以木版、銅版、石板等傳統版種為主,新的媒介形式尚未普及,「這一階段,中國版畫總是處於學習、跟隨與模仿的階段,這是發展中不可避免的時期。」
而如今進入新時代,中國版畫呈現出全新的風貌。「當下,中國版畫在全球藝術版圖中擁有屬於自己的響亮聲音,許多國外的美術館和活躍的藝術機構紛紛收藏中國版畫作品,舉辦相關展覽,促進中外藝術的交流與合作。」趙力指出一方面這源於中國版畫扎根傳統,傳承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另一方面,也是中國版畫家積極了解世界藝術動態,在互鑒融合中的不斷創新。他觀察到,中國版畫的創作群體,一直是中國藝術家群體中最活躍、最具代表性的力量之一。
借助AI探尋新創作方向
談及AI對美術界的影響,趙力直言,「衝擊肯定是有的,而且還不小。」不過,他也指出,科技對藝術界的衝擊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攝影術的誕生便是一個典型例子。「攝影術出現後,寫實繪畫受到巨大衝擊,許多專注於寫實的畫家一度面臨困境。」然而,也正是攝影術的出現,推動全球藝術進入現代階段。他補充說:「自此藝術家們意識到,單純模仿已無法滿足時代需求,藝術需要更具有表現力,要超越對現實的簡單描繪,深入挖掘並展現哲學、文學的內涵以及時代精神,反映社會發展變遷。」
「從某種意義來講,AI倒逼整個藝術界的迭代升級,讓藝術家回歸其本真角色,更像真正的藝術家。」趙力解釋道,他發現AI生成的作品大多依託於既有的知識庫,所生成的圖像往往能找到出處,缺乏獨特性。
正因如此,當代藝術家的創作應該積極擁抱AI,借助AI來篩選掉那些前人已經涉足過的領域,轉而探尋更為新穎獨特的創作方向,「藝術必須回歸其本質,不斷創新。AI的出現看似是一種競爭,實際上,藝術家想到的方案會更多,創作道路也會更寬廣。」 \圖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