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人民銀行旗下《金融時報》報道,關注去年底以來一些境內人士轉境外網站平台參與首次代幣發行(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相關行為又有死灰復燃跡象,近期針對虛擬貨幣的監管仍在持續加碼。針對境內外ICO和虛擬貨幣交易,將採取一系列監管措施,包括取締相關商業存在,取締、處置境內外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網站等。以後只要發現一家就要關閉一家;同時,未來也不排除出台更進一步監管措施。
報道稱,去年九月人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緊急叫停ICO活動,要求虛擬貨幣交易所徹底關停在中國的所有交易活動後,此前各地搜排出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和ICO台已基本實現無風險退出。清理整治後,以人民幣計價的虛擬貨幣交易量從一度佔全球交易量的90%以上,下降到不足1%,風險程度極大降低。
然而,ICO、虛擬貨幣的交易並沒有由此從中國內地徹底撤離。許多境內人士在境內虛擬貨幣交易所關閉後,轉向境外平台網站繼續參與虛擬貨幣交易。一些交易平台甚至通過所謂「場外交易」方式,撮合個人用戶之間的點對點交易。目前,日本、香港等均是比較常見的交易平台移出地。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監測還發現,境內有部分機構或個人還在組織開展所謂的幣幣交易和場外交易,並配之以做市商、擔保商等服務,這實質還是屬於虛擬貨幣交易場所,與現行政策規定明顯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