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消防處搜救犬隊曾在土耳其及緬甸等多個地震災區發揮出色表現。\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大公報訊】記者肖泓宇報道:消防搜救犬隊借鑒早前在土耳其、緬甸地震災區救援經驗,升級本港救援訓練並加強與國家救援隊交流,計劃年底赴雲南訪問「中國救援雲南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面對複雜環境挑戰,領犬員優化搜救策略與干擾訓練,並計劃引入國家隊的「遠距離指揮」技術,同時通過開放日增進公眾認識。
消防處高級消防隊長(高空拯救專隊)祝山珩表示,消防犬隊現有7隻工作犬,包括2隻搜救犬及5隻火警調查犬,其中2隻搜救犬Umi和Twix曾參與香港救援隊於2023年土耳其及2025年緬甸搜救工作。他介紹,搜救犬能快速對山地、森林、建築領域的失蹤人士進行搜索,在發現目標後會吠叫通知領犬員;火警調查犬則在火災後協助調查人員搜證,偵查是否存在助燃劑(發現目標後會安坐下通知領犬員),縮短火場調查時間。
海外救援經驗反哺港搜救訓練
消防處搜救犬隊領犬員陳柱匡分享2025緬甸救援經歷時指出,災區40℃高溫對首輪搜救是極大的挑戰,即使團隊攜帶冰袋、電解質飲品等物資,高溫環境亦使犬隻的體能消耗極快。領犬員蔣天朗續指,緬甸災區面積大、環境複雜(多樹木、大型建築),每次搜救前需先評估建築物倒塌方向、潛在危險(漏電、積水、蛇患等),排除危險後再派犬隻搜索。陳柱匡表示,每次搜救後,都需對犬隻的身體和鼻腔進行檢查,在極端環境下作業,維護好人犬關係也非常重要。
蔣天朗表示,在這次支援返港後,救援隊總結了經驗,並將其融入到本港搜救訓練中。「搜救過程中,大型災區存在大量噪音、氣味干擾,因此加入這些干擾因素訓練,確保搜救犬工作時保持專注力,減少意外的發生。」
加入干擾因素訓練 確保專注力
在緬甸期間,香港救援隊與國家救援隊交流了搜救犬的搜索策略和訓練心得。蔣天朗表示,在高溫地區作業時,應避免日曬時段出動,保留犬隻體力以維持最佳搜救狀態;在搜救犬訓練方面則探討加入漆黑環境下的搜救內容,加強犬隻的敏銳性。陳柱匡則認為搜救犬在漆黑密閉的室內環境的搜救能力仍然不足,需加強這方面學習和訓練。
祝山珩補充,和國家救援隊交流後,發現國家搜救犬隊在救援過程中使用遠距離指揮作業方案,即犬隻根據領犬員在遠距發出的指令自主作業,完成任務後返回指定位置。他表示,國家救援隊訓練體系成熟,將借鑒其「遠距離指揮」方案,提升搜救犬的獨立性、自信心與反應能力,並計劃年底訪問「中國救援雲南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
此外,蔣天朗表示市民可通過消防處每月舉辦的開放日活動接觸搜救犬。他表示,此舉不僅能讓市民了解搜救工作,亦能宣傳山地活動安全、防災防火等意識,且帶領搜救犬參與活動也能讓牠們在嘈雜環境下接觸陌生人,有益於年輕犬隻的社會化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