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恆地以呎價超過五萬元而奪得中環美利道停車場重建項目,可謂震驚全港
今年樓市一片欣欣向榮,加上內地及本地發展商在土地爭奪上又展開連場廝殺下,本港年內一口氣誕生四幅百億商業和住宅地王之餘,同時錄得接近1300億元的賣地收入,創本港賣地史上新高。當中中環商業地王的每呎樓面地價5萬多元,更是震驚全港,亦隨即令本港商廈市場起哄。
大公報記者 林志光(文/圖)
政府今年出售土地的數量雖不多,至今只售出16幅(截至本月22日),為七年來最少,較去年更減42.9%(39.3%),但賣地收入卻刷新去年840億元的舊紀錄,年收超過1270億元,按年急升逾50%。能如此「豬籠入水」,主要是在本地及內地發展商激烈競爭,加上政府推出多幅市區貴重地皮下,史無前例地一年內誕生四幅百億地王,商業及住宅各兩幅。
四幅地王貢獻逾820億
兩幅住宅地王分別在今年初及年底誕生,二月截標的鴨脷洲臨海豪宅地,在14家內地及本地財團競逐下,龍光地產(03380)及合景泰富(01813)以近169億元奪魁,率先改寫信置(00083)牽頭財團以118.2億元投得小西灣住宅地皮的廿年舊紀錄。年底信置重奪造王者地位,夥世茂房地產(00813)等共五家發展商聯手,以近173億元投得長沙灣臨海地,成本地住宅地皮成交價的新紀錄。
至於今年中「橫空出世」的兩幅商業地王,成交價更驚人。已超過廿年未有新商業地供應的商業核心區中環,政府於5月份截標的前美利道停車場商業用地,由恆地(00012)以志在必得之勢,豪摘近233億元拿下,每呎樓面地價超過5萬元,無論成交價及呎價,當時均締造本地賣地史紀錄。不過,半個月後,成交價之王的寶座便拱手讓予由南豐發展所投的啟德商業地,此地成交價逾246億元。
單上述四幅地王的收入,便超過820億元,佔總收入64%,幾乎等於去年全年賣地收入。如按政府財政年度計,今年四月份至今的賣地收入也接近907億元,與年度收入紀錄的1095億元,僅差約188億元,相信不難打破。
內房全年奪六幅住宅地
至於近年積極投地的內地發展商,可謂威盡今年上半年,五幅住宅地盡為其囊中物,上半年的中標率達50%。本港發展商下半年策動反擊,加上中央對內地企業的境外投資有更嚴格規管下,暫僅雅居樂(03383)或有關人士投得一幅大嶼山長沙地皮,中標率回落至約37.5%,如連世茂有份發展的長沙灣住宅地算在內,比率回升至43%,亦是一項新高。
今年一鐵一局供應不多,港鐵今年負責招標三個鐵路上蓋項目,信置財團奪其二,路勁基建夥平安不動產投得黃竹坑站上蓋發展首期。市建局推出四個重建局項目招標,較矚目為中環嘉咸街地盤C商業項目,由永泰地產及資本策略奪得,據知中標價約1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