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獨」污衊中史教育動機陰暗\梁一鳴

時間:2017-12-11 03:15:38來源:大公網

  由黃之鋒創立的「香港眾志」日前發起聯署,對新修訂的初中中國歷史課程,粗暴地污衊為「將中史教育變成另一個洗腦愛國教育的工具」。信中抹黑中史科為:「一科獨大,排斥其他人文學科時間」及「壓制校本課程」雲雲。但引用資料錯誤,有違事實真相。

  以上反映黃之鋒及「眾志」一貫信口雌黃指鹿為馬的可笑之處,他們把初中歷史科定性為「洗腦」教育,完全是顛倒是非黑白、含血噴人。本人多年從事歷史教育工作,感到有責任指出其錯誤的嚴重性,以維護中史教育的尊嚴。

  香港與國家關係密不可分

  中國歷史教育豈能是洗腦教育?修訂的初中歷史課程,一如既往,非常明確地要求教師在施教時「採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及整理歷史資料,並以求真持平的態度分析及評價不同的史事,從而培養學生客觀分析與評價史事的能力」。香港的中史老師一般都具備專業素養,能引導學生評價歷史得失和人物功過。現有的中史教科書中,亦包含了歷史思維練習,供學生鍛煉探究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之用。「眾志」亂扣帽子,是公然侮辱修訂課程的學者、教師委員和全港中史老師。

  「眾志」大肆攻擊修訂課程增加了各歷史時期香港與國家的關係,指控是「教育局向同學灌輸大一統思想,與整個課程所教授的歷史框架缺乏連結,加入這些斷裂的歷史片段,明顯並非一種歷史教育」。這反映其無知和偏見。香港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發展的一部分,是不能否定的史實。遠自新石器時代,香港所在的華南地區留下了越民族的足跡(例如石刻、陶器、馬灣人),商、周時期有中原文化的影響(出土玉器、青銅器)。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朝正式管轄香港地區,歸屬於番禺(今廣州地區)。李鄭屋博物館是漢代墓穴,墓磚上刻有番禺字樣。秦漢以後歷代政權均直接管轄香港,文物文獻見證確鑿,港英殖民政府也不敢否定。

  其實,自一九九○年代開始,香港的初中中史教科書已經在各重大時期中加入了介紹香港的相關史實,既體現本地史的脈絡,亦增加歷史學習的親切感。不少老師帶領學生考察本地文物古蹟,給學生予實地體驗。這次課程修訂,只是正式確認了這一安排,豈可被誣陷為「別有用心政治灌輸」?難道香港地區與中國歷史發展沒有緊密的關係?「眾志」為何認為「這是一種政治論述的灌輸,不能接受」?

  「眾志」被「港獨」洗腦不自知

  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本身就是多民族大一統國家形成和壯大的歷史。大一統的中央政府能透過三級行政管治制度,下達政令到基層。中華大地自秦始皇建立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以來,兩千多年時間裏,儘管出現過內亂、朝代更替、地區政權分治、民族衝突、外國侵略,但是以漢族(華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政權實體始終存在,發展成今天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疆域遼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歷史中有分裂分治的時段,其中最長的是魏晉南北朝,約有四百年,卻是多元民族融合(匈奴、鮮卑、羌、氐、羯等)最深刻的時期,孕育了氣象寬宏的隋唐盛世。中華文明的發展從來沒有中斷,猶如百川匯流,多元民族文化內涵日益豐盛。

  香港中學生所唸的中國歷史課程,自一九五二年以來,雖然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但基本如實反映中國大一統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歷程。歷史悠長的大一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反對領土分裂,是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文明的傳承,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

  教育局新修訂的初中中國歷史課程,更好地體現古今並重的歷史脈絡和文化特色、更全面地介紹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壯大、遇到的挫折和達成的成就,更清楚地讓下一代知道自己在中華民族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修訂課程經歷了廣泛諮詢和修正,受到肯定。期盼它能早日落實,以充實國民教育。

  「眾志」一夥人污衊中國歷史教育的言行,令人慨嘆唏噓。他們大概沒有認真學習過中國歷史,不認識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和特色,因而糊裏糊塗地被人「洗腦」,中了「港獨」的毒。拾「台獨」分子牙慧,把傳承民族歷史的國史教育描繪為洪水猛獸,要割斷與中華民族的根脈相連關係。「眾志」以為可以重複反國教的手段,以打倒中史教育,高喊「反對洗腦」而進行「港獨」洗腦,這才是他們暴露出來的真正「陰暗目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