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近年吸金能力銳不可當;以美國市場ETF為例,11月份錄得355億美元淨流入,令到年初至今淨流入規模增至4233億美元。另外,安永最新調查指出,截至九月底,全球ETF資產已達到44萬億美元,較2005年的417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達到21%。安永預期,未來三年全球ETF資產有機會觸及76萬億美元。
三年後年複合增長18%
安永表示,證券界對ETF發展前景似乎趨於保守,因為按照調查對象估計,全球ETF資產未來三至五年的年增長率約15%。安永估計,到2020年ETF資產可獲得年複合增長18%,其間約13%至14%增幅是由淨資金流入所推動。到2027年,被動策略所管理的資產總額或會超越主動策略產品。
安永稱,市場投資風格持續不斷由主動策略轉變到被動策略,ETF已經成為贏家;再者,主動策略投資產品扣除費用後,回報能夠跑贏指數ETF的,可謂鳳毛麟角。值得注意的是,經歷英國脫歐,美國政治震盪,使到ETF吸金能力更強。
力拓固定收益ETF產品
「肥肉」在前,每家ETF發行商都希望分一杯羹,所以可以想像行業競爭會愈來愈熾熱。三分二受訪者預期愈來愈多資產管理公司會推出ETF,安永則相信,在五年時間內,幾乎所有資產管理公司都會推出被動型或主動型的ETF。
如此一來,僧多粥少,ETF成功率不斷降低,ETF發行商需要找出藍海。安永發現,許多新發行商偏向推出固定收益(fixed income)及smart beta等類別產品。安永表示,中型金融機構對固定收益ETF的興趣十分大,因為他們現時較難接觸到企業債、高息債,或者新興市場債券產品。因應市場需要,業界未來數年專注開拓的固定收益ETF產品,預計到2020年該類產品資產規模可達16萬億美元。
另邊廂,面對被動策略的挑戰,安永指出,傳統主動基金公司正積極開發另類產品,投資流動性較低的資產,這類資產並不容易讓ETF發行商介入。部分傳統基金公司會修改收費模式,徵收較低的管理費,若基金跑贏指數,才收取額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