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央行表示,是次逆回購旨在對沖稅期高峰、政府債券發行繳款、金融機構繳納法定存款準備金,及逆回購到期等因素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基本穩定/中新社
中國央行連續三日在公開市場實現大額淨投放,總額達5100億。央行周三開展了3300億元(人民幣,下同)逆回購操作,對沖當日到期的1100億逆回購,單日實現淨投放2200億元。分析稱,上月外匯佔款雖邊際改善,但因財政存款投放或遜去年,且美聯儲年末升息預期強烈,市場流動性逐步承壓,央行加大逆回購操作力度,無疑向市場傳遞了維穩流動性和利率的政策信號。/ 大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
周三進行的逆回購操作包括1600億元7天期、1400億元14天期和300億元63天期三大品種,中標利率繼續持平於上期的2.45%、2.60%和2.90%。央行表示,是次操作旨在對沖稅期高峰、政府債券發行繳款、金融機構繳納法定存款準備金,及逆回購到期等因素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基本穩定。
銀行間流動性壓力上升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表示,上周開始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承壓,並持續處於升勢,這預示跨季後銀行體系逐漸紓緩下來的流動性壓力在短期內重新抬升。本周公開市場到期逆回購規模逾3400億元,周內另有近2000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加之十一月繳稅時點的來臨,央行適當對沖到期流動性,防止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壓力快速上升符合預期。
周三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市場(Shibor)各短期品種利率漲跌互見。其中隔夜利率下滑2.10個基點,至2.8060%;7天期品種上漲0.95個基點,至2.8860%;14天期品種升0.70個基點,至3.8400%;一月期利率微升0.20個基點,至4.0164%。
陳冀坦言,在貨幣政策基調尚未改變背景下,未來七天期回購利率中樞或在2.9%附近徘徊。他並提醒,近期國債收益率整體上揚,並逐步傳導致國開債、企業債等品種,上述情況未來需加以關注。
數據弱 債息照升
受十月宏觀經濟數據走弱影響,周三中國債市開始反彈,至當日早盤收盤,10年期和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分別上漲0.2%和0.18%,十年期國債現券收益率亦再度升穿4%。
申萬宏源債券首席分析師孟祥娟分析,市場預期下月中國央行或跟隨美聯儲升息,監管將逐漸加碼,及明年首季度通脹再度上升,對債市構成壓制。債市已形成「無利好就是利空」的格局。她說,上月以來國內債市大跌主要由交易盤主導,鑒於債券收益率是有錨的,因此未來不會無限上行,目前應靜候三大利空逐步明朗,最終仍將回歸基本面和資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