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嶺大團隊開發的AI模型,準確預測製冷負荷,為商業樓宇節省耗電量。
【大公報訊】記者戴東報道:香港商廈冷氣普遍給人過冷的印象,引起能源浪費及碳排放問題。嶺南大學團隊為此開發人工智能(AI)模型,準確預測製冷負荷,顯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該項目近日在「國際建築機電人工智能大挑戰2025」中勇奪金獎。有關技術已在香港商廈及深圳達實智能大廈測試,均顯示該系統具備良好的預測效果。
訂節能策略 不損舒適度
嶺大數據科學學院的博士生組成研究團隊,開放「用於商業樓宇的AI智能冷氣需求預測系統」,該系統在比賽環節中,精準預測四座建築物未來一個月、每小時的製冷負荷需求,並為室內的空氣調節系統提供最佳化調控策略,既能維持舒適的溫度,又能有效減少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研究團隊成員之一、數據科學學院工業數據科學學部博士後研究員劉乙人博士表示:「大部分商業樓宇依靠經驗或固定時段調節冷氣供應,造成過度製冷與能源浪費的問題。團隊研發的AI系統能提前一個月逐小時預測冷負荷需求,在不影響舒適度的情況下節省耗電量。」
團隊期望未來能推廣此系統至更多商場及辦公大樓使用,助力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目前該系統已在香港的商廈及深圳達實智能大廈實測,進一步收集數據驗證性能。團隊亦進一步開發「HVAC(暖氣、通風、空氣調節)智能管理平台」,可結合即時天氣數據預測不同情況下的冷負荷需求,並製成視覺化系統協助管理人員制定節能策略。系統亦與大型語言模型及AI代理技術結合,透過AI向樓宇管理者建議節能方案,進一步降低技術使用門檻,推動智能建築的大規模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