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十九大發展「紅利」香港切勿錯失/胡 勇

時間:2017-10-25 03:35:27來源:大公網

  十九大昨日勝利閉幕,新時代迎面而來。十九大報告所列舉的多項重大決定和舉措,意味着國家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宏大前景,也意味着更多發展的「紅利」將隨之釋放出來。這不僅對內地如此,對港澳地區同樣如此。更重要的是,中央對港澳給予了高度的關心與大力的支持,提供了明確的範疇與方向。香港各界必須充分理解報告核心內容,緊緊抓住這多年來所罕見的躍進式發展機遇,將香港發展提升至一個新的台階。切勿重蹈過去的猶豫與觀望,更勿再陷入政爭的泥淖。香港有基礎、有能力、有優勢,沒有理由坐失難逢的黃金機遇。

  新時代的開局號角吹響

  十九大必將在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必將對後世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這種影響是全方位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等,也是全球性的,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朝我們走來。過去四十年的發展證明,中國的發展對世界的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而過去五年,中國的發展更是耀眼奪目。傳統經濟如此,新經濟同樣如此。被西方視為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移動支付、網購、共享單車,都讓全球驚艷。一些外國媒體認為,十九大是中國新時代的開局號角,中國和世界都在期待一個更加繁榮的中國,也在等待分享發展紅利。

  事實上,中央對港澳給予的支持與關心是沒有任何一個地區所能相比擬的。十九大報告用長達七百字的內容,闡述中央的政策。除了對「一國兩制」給予新的更高的定位外,同時也在諸多具體的發展方向上,對港澳給予明確的支持。例如,報告指出:「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以上直接的支持港澳政策,對香港未來推進與內地的合作,尤其是大灣區建設,必將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相信未來還會有一系列的相關惠港挺港措施出來,如大灣區發展規劃等也快將出台。應當指出的是,這些發展絕不僅僅是特區政府的事,香港各界都可以從中得到直接的、長遠益處。積極配合、主動參與、全面出動,這是確保十九大報告精神得以準確貫徹落實的必要態度,也是香港能否抓住機遇的先決條件。

  從另一個政策角度,十九大報告不僅僅有支持港澳的政策,更重要也是更巨大的意義在於,對整個國家的發展給出了新的方向,一些具體的行業也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例如,在金融方面,報告中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在文化建設方面,提出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在教育方面,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在醫療方面,提出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在環保方面,提出要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等等。

  香港迎來黃金發展機遇

  以上這些具體的範疇,都是香港可以大有作為的優勢範疇。新的政策,意味着新的商機,也意味着更大的增長未來。香港各行各業都可以從中發現並參與其中的巨大機遇。

  實際上,對於香港如何把握機遇,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前日在接受訪問時曾作了解讀,指出香港未來應按照報告所作出的重要指示,全面準確貫徹中央治港方針政策;堅持「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並應發揮好「首要境外推進平台」、「創新要素集聚平台」、「對外交流傳播平台」,以及「中國軟實力的展示平台」。這四個平台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香港能否保持自身競爭優勢、能否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值得各界仔細揣摩。

  黃金機遇正擺在香港面前,而今最為迫切的是,香港各界能否有這樣的認識高度、能否把握到十九大報告所釋放出來的巨大政策利好?如果社會仍然停留在過去的狹隘視野、如果內部仍然無法塑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則再好的機會也會白白浪費掉,這絕非市民所願見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