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焦點新聞/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熱 確診港童情況穩定

時間:2025-08-03 05:01:31來源:大公报

  左圖:本港出現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患者是住在觀塘安達邨的一名12歲男童。\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右圖:防護中心提醒市民,如從受蚊傳疾病影響地區回港後感不適應盡快求醫。

  蚊傳播疾病基孔肯雅熱的威脅「殺到埋身」,衞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居住觀塘安達邨的一名12歲男童確診感染,他上月曾在內地佛山市逗留兩周,其間曾被蚊叮,返港後出現發燒等病徵,現列為輸入個案。男童現於瑪嘉烈醫院隔離治理,情況穩定。

  今次是本港近五年來首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已通報廣東省衞生當局。衞生署表示,本港出現局部傳播的風險現時達中至高水平,不排除出現小規模傳播,但強調基孔肯雅熱不會人傳人,儲存的測試劑數量足夠應付需要,提醒市民注意防止被蚊叮。房屋署、食環署等昨日到安達邨及男童入住醫院附近加強滅蚊。\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文) 融媒組(視頻)

  該名男童與母親於7月17日前往廣東省佛山市旅遊,30日經福田口岸返港,翌日出現發燒、皮疹、關節痛等病徵,同日向觀塘區一名私家醫生求診。雖然他的病徵輕微,但由於有近期外遊史,他被轉介往聯合醫院,同日入院,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他的血液樣本經檢驗證實,對基孔肯雅熱病毒呈陽性反應。男童的母親沒有出現病徵,與另一名家居接觸者均正接受醫學監察。

  近日與母外遊曾被蚊叮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表示,基孔肯雅熱透過帶有該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不會人傳人,不會因接觸病人而受感染。確診病人在發病後初期,尤其是在發燒期間,血液帶有大量病毒,對蚊子具傳染性,如在傳染期被蚊子叮咬,有機會透過蚊子在本地進一步傳播。

  對於本港會否出現爆發,歐家榮稱視乎防蚊措施,相信只要做好防蚊工作,基孔肯雅熱成為「風土病」的機會將極低。他稱目前知悉,廣東省當地累積確診個案約7000宗,九成集中於佛山市順德區,周邊地區則有零星個案。

  醫管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陳文俊表示,醫管局傳染病中心及其他公立醫院均已預留病床接收病人,醫管局會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溝通密切監察情況,有需要時可隨時調動更多病床及人手照顧病人。

  歐家榮稱,防護中心已聯同醫管局提升檢測能力,目前在本港的測試劑數量足以應付本地測試需要,暫時無需進行大規模或全民檢測。他強調,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防止蚊子滋生及防止被蚊叮咬,預防病人受到蚊子叮咬是防止出現本地傳播的重要措施。

  兒童中招或損腦部心臟

  大公報記者查閱食環署網站資料,安達邨所在的觀塘秀茂坪一帶,7月份的分區誘蚊器指數為19.7%,屬於第二級別,反映白紋伊蚊分布頗為廣泛。食環署、房屋署人員昨日下午到安達邨及外圍一帶的公眾地方加強滅蚊和防蚊工作,包括清除積水和施放殺蟲劑。

  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今次是輸入個案,並非病毒已「落地生根」,因此不會成為「風土病」,現時最重要是做好防蚊、滅蚊工作。

  亞洲兒童傳染病學會會長關日華表示,兒童和新生嬰兒感染基孔肯雅熱後,病徵與成人不同,包括皮膚出現斑丘疹和水泡、皮膚潰爛,出現併發症機會亦更高,可影響腦部、心臟和引致心肌炎等,他提醒家長為子女選擇避蚊胺濃度較低的蚊怕水,避免劑量入血影響腦部神經。

  此外,澳門特區衞生局昨日公布,當地出現第一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34歲女患者是澳門居民,7月30日出現病徵,目前病情穩定,正在醫院隔離治療。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