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由談/生命的本真模樣\張君燕

時間:2025-07-30 05:02:01來源:大公报

  滑動驗證碼的設計很有意思。當機器人以毫秒級速度精準完成拼圖時,人類卻常常在歪歪扭扭的滑動軌跡裏暴露笨拙──這正是設計的初衷,既然和機器人比聰明比不過,那就讓人類和機器人比「蠢」。

  設計者用這種反向思維,在智能與本能之間劃開一道溫柔的分界線:太快太準的是代碼,而帶着猶豫、偶爾偏移的曲線,才是真實的手指。原來,在科技世界裏,「不夠完美」反而是人類的防偽標籤。

  這讓我想起生活裏那些「慢半拍」的時刻。超市收銀台前,總有人對着手機支付界面皺眉;公園長椅上,老人反覆調整着智能手錶的亮度。當算法在後台飛速運轉,我們卻在指紋識別失敗時無奈嘆氣,在語音指令識別錯誤時尷尬發笑。然而,這些「不聰明」的瞬間,何嘗不是生命最本真的模樣?機器永遠追求效率最優解,而人類會在掃碼時抬頭和收銀員互相微笑,會在導航出錯時順便欣賞路邊的野花。

  想起看過的一個實驗:AI繪畫可以瞬間生成完美的星空,卻無法復刻孩子用蠟筆塗抹時,那道歪歪扭扭的銀河。原來有些美好,恰恰藏在那些「不完美」裏。就像手寫書信上的墨漬暈染,比打印機的工整更具心跳;手工陶藝的坑窪紋路,比流水線產品多了份掌心的溫度。

  或許人生最珍貴的部分,從來不是精準計算的軌跡,而是那些「笨拙」的高光時刻:第一次學騎車時搖晃的身影,初次下廚時焦黑的菜餚,表白時磕磕絆絆的開場白。就像滑動驗證碼教會我們的:不必在智能時代焦慮追趕,那些偶爾卡頓的節奏,正是我們作為人類,在數字浪潮裏的身份簽名。

  下次再遇到需要「慢慢滑動」的驗證碼時,不妨多停留幾秒,充分展現我們作為「人」的特徵。從這個角度來看,機器人想要完全取代人類還很難。畢竟,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