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國資委:三方面培育世界一流企業

時間:2017-10-19 03:15:38來源:大公網

  圖:目前人民幣匯率機制基本完善

  【大公報訊】記者李靈修、馬琳北京報道:針對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認為,一是要形成一批在國際資源配置當中能夠佔有主導地位的領軍企業,國企要以市場化為導向,要在國際資源配置中具有領導地位;二是要成為在全球行業發展中具有引領作用的企業;三是要成為在全球產業發展中要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企業。

  易綱:匯率機制非常趨近市場化

  肖亞慶說,過去五年是國有企業戰略調整力度最大的五年,企業效益不斷變好。通過重組,中央企業數量從117家調整到98家,不僅企業內生活力不斷增強,在產業鏈布局、創新發展等方面也收效甚好。十八大以來,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從2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加到50.5萬億元,增長80.1%;2012年至2016年累計實現利潤總額6.4萬億元,比上一個五年增長30.6%。今年1-9月,中央企業營業收入增加15.4%,實現利潤總額1.1萬億元,按年增長18.4%,其中利潤總額連續九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這些成績,既有外部向好的因素,也是內部努力的結果。」

  另外,人民幣「入籃」SDR一年後,匯率市場改革呈加速趨勢。18日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在出席十九大開幕會期間表示,目前人民幣匯率機制基本完善,已非常趨近於市場化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只要按照現在這個機制,(匯率)有點波動是正常的。」

  今年5月底央行在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幣出現一波暴漲行情。至9月份,匯率小幅回落,到國慶節後又開始走強。分析認為,近期人民幣的表現與內地經濟向好、美元指數走弱等一系列原因有關。在央行減少外匯市場干預後,人民幣匯率走勢對境內外因素反映更為靈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