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李家超指出,重點將放在「教與學」雙向結合,培養學生自發的愛國意識,並透露多項具體舉措正在推進。
李家超表示,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教與學」範圍進一步擴大,重點推動自發性愛國意識的培育。他舉例說,內地尤其深圳有許多愛國主義教育設施,將其納入香港特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助開闊學生及青年的視野。另一方面,政府亦定期培訓老師,例如,組織教師學習團,到訪教育基地,提升初中老師對中國歷史和地理的認識。
修繕抗戰遺址 保存歷史記憶
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李家超提到,香港現存40多處抗戰遺址,政府將逐一進行修繕與優化,以保存和弘揚歷史記憶。
李家超分享個人體會說,多年前參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經歷令他深受震撼、終身難忘。他認為,這種直觀的教育方式能夠激發自發愛國情感,「切身體會國家過去被侵略、蹂躪、侮辱的歷史,自然會產生家國情懷」。
為增強歷史體驗,香港還推出多條「歷史路線」,通過實地走訪增強代入感,例如了解抗日時期市民躲避日軍的地點,從而深化對國家和香港的歸屬感。
施政報告提出,會在2025/26學年起將「心繫家國」跨校活動普及化和恆常化,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與文化自信。李家超表示,教育局持續優化歷史課程框架,推行三年的「心繫家國」計劃現已進入3.0階段,參與人數持續增長,內容日益豐富,實現「教與學」共同推進。李家超續說,見到不少青年對國家歷史、文化、地理等認識有所增加,成效正面。\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