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黃裕慶報道:香港金融管理局統計資料顯示,在今年上半年,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俗稱點心債)市場持續萎縮,發行總額為743億元人民幣,按年下降40.1%;另方面,由於收益率差價收窄及資金持續流入,港元債券發行總額按年增長7.4%至16214億港元。
金管局最新公布的《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指出,上半年點心債發行總額下跌,其中內地私人發行人、香港發行人及海外發行人的新發行債券(不包括存款證),分別減少58.3%、24%及47.4%至3億元人民幣、74億元人民幣及276億元人民幣,部分原因是在岸融資成本持續較低。由於新債發行額減少,香港的未償還點心債於2017年6月底按年收縮8.1%至5022億元人民幣。
展望未來,報告認為點心債市場的短期前景,將受人民幣匯率,及在岸與離岸融資成本差距的不明朗因素影響。長期來看,點心債市場有望通過各種渠道,與在岸市場更緊密地互動,當中包括今年7月份推出的債券通、首個中國主權債券離岸期貨市場,以及在岸債券納入全球債券指數。
至於港元債券發行總額上升,報告指出,其中公營機構及海外借款人(包括多邊發展銀行)分別錄得9.2%及4%增幅,超過本地私營機構錄得的11.3%減幅。由於發行額持續增加,未償還港元債券總額截至2017年6月底增長5.9%至17516億港元,相當於港元M3的25.6%或整個銀行業港元資產的22.1%。有關增幅主要來自外匯基金,其未償還債券增長5.8%至9656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