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展期一延再延,雖然錯過一次再次,最終還是趕上了,很幸運。吳洪亮院長題展序言最後一句話是「初秋,等您來 」。眼下初冬在即,但還是當季趕來了。
今年是豐子愷先生逝世五十周年,北京畫院以「無限清涼」為主題,正展出多達七十幅原作的「豐子愷藝術展」。觀展之後,我的感受卻是「滿溢溫暖」。
這幅《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畫面中的他,站在梧桐下的河邊,背手痴望着河面,一輪鈎月靜靜在天陪他等,兩隻白兔拱立旁邊陪他等,三隻鳥雀展翅空中陪他等,密密蘆葦整齊排岸陪他等……樹影數移,等待依舊,多麼深情。
這幅《月上柳梢頭》,將歐陽修兩句詩,俱入畫內。上句題於畫邊,下句構成全畫:女子手揣絹帕身倚高牆、獨自河邊深情遠望,頭上是幾束纏綿垂下的柳絲,牆頂是一隻翹尾期待的黑貓,對岸山頂一輪圓月,對面腳下兩隻白兔,這不正正是「人約黃昏後」嗎?
這幅《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將一面與梅花》:懸崖之上,茅屋後聳一叢茂竹,茅屋前置一方茶桌,三位長衫先生,撫杯矚目欣賞着另一側,那是一株自崖下茁壯而上的梅樹,紅梅點點。茅屋門開,女主人小心翼翼手捧熱茶端來。
這幅《願作安琪兒空中收炸彈》:彷彿防空警報驚響,前邊兩人提箱急奔,小兒嚇得趴在地上哇哇大哭,鞋子甩在一旁,母親急切地欲抱孩兒,奶奶焦急地敲着枴棍催促母親,正在這時,一枚炸彈正對母親頭頂,從空中落下。危急剎那,一個小天使張開雙翅及時飛到,接住了那顆炸彈……
據悉,青年時期的豐子愷,曾經感嘆人生猶如無常的火宅,想畫一本《無常畫集》,而馬一浮對他說:「無常就是常,無常容易畫,常不容易畫!」一句話,讓他醍醐灌頂。
常不易畫,我要畫!
想必,這就是豐子愷後來孜孜以求,堅持不懈以簡單筆墨表現日常瑣事,並以書入畫、畫中有詩、畫外有意,以哲人的眼光洞察人性、洞穿世事、超越苦難、對抗虛無的自我覺醒吧。
畫展的四個板塊:「詩意之情」雋永,「護生之心」誠摯,「童真之趣」頑皮,「閒逸之韻」樸素,每一幅作品,都能讓我感受到其中的溫情和撫慰。
「秋意漸濃,藝術常暖」。一切隨心。
在我看來,那種清涼在眼、溫暖在心,清涼在智、溫暖在情,清涼在他、溫暖在我,清涼在藝、溫暖在人的感覺,貫通「無限清涼」畫展,無處不在。
又想必,清涼與溫暖,本就是一對陰陽魚兒,永遠分不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