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黨主席胡穗珊日前突然宣布辭去主席一職,並宣布退黨。胡穗珊接受傳媒查詢時直指,工黨內部一直存在架構問題,更牽涉有欠公正、有人操守出現問題等,可惜這些問題一直得不到正視,而這種處事手法絕對不能接受。自己以主席身份嘗試透過內部機制處理,最終亦不果,才促使她覺得要退黨作抗議。當中所指的人,就是黨內副秘書長何秀蘭。
胡穗珊在上屆立法會選舉後才匆匆接任工黨主席,本來躊躇滿志,但最終卻落得「倉皇辭廟」的收場,更乾脆退黨以示老死不相往來,反映胡穗珊對工黨的不滿以及對何秀蘭的痛恨,也暴露了工黨從來都是李卓人、何秀蘭等一班大佬話事,他們爭的從來是私利而非工人權益,胡穗珊眼見工黨腐朽不堪,深知自己上位無望,退黨求去也是一個明智抉擇。
李卓人「太上皇」大權在握
這次工黨內訌事件,主因是胡穗珊與副秘書長何秀蘭的內鬥所造成。自胡接任主席後,就遭到大眾黨內大佬的掣肘,李卓人掌握黨內的財政人事大權,胡由李卓人一手扶持只能默默忍受,但連何秀蘭這個「敗軍之將」也對她指指點點,令胡極為不滿。每次黨內開會兩人都是唇槍舌劍,何秀蘭更多番攻擊胡穗珊指她能力不足。最終,胡去信要求黨內紀律委員會處理事件,但何秀蘭已揚言,如果工黨要懲罰她,就會帶兵離開,結果令黨內投鼠忌器,最終決定息事寧人,要求胡穗珊忍氣吞聲,最終引爆她的不滿,決定退黨。
胡穗珊的退黨,表面上是個人與何秀蘭的恩怨,但反映的卻是工黨這樣一個所謂為工人爭權益的政黨,內部之腐朽、黨內大佬戀棧權位之可笑、新人上位之心切,所有人的精力都放在爭權爭利爭逐議席之上,難怪自工黨成立以來,從來不見其有為工人謀權益的行為了。
事實上,胡穗珊能夠接任工黨主席,主因是在上屆立法會選舉,以李卓人為首的老將幾乎全軍盡墨,李卓人眼見眾怒難犯,加上黨內求變心切,於是急急推出胡穗珊接任,以回應黨內的年輕化訴求,但真正實權依然掌握在李卓人、何秀蘭手上,甚至連黨內的職員安排,都要聽李卓人指示,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李卓人在職工盟的骨幹中抽調人手出來組織工黨,黨內的財政、人事自然牢牢掌握在其手上。儘管他已經讓位予胡穗珊,但他才是真正的「太上皇」,而何秀蘭儘管已經沒有了議席,但以她與李卓人的關係,也在黨內隻手遮天,從來沒有將胡穗珊放在眼內,兩人的鬥爭這些年從沒停止過,而投訴事件不過是兩人對立的觸發點而已。
另一個引爆分裂的原因是有關補選的部署。羅冠聰、黃之鋒入獄,令港島反對派補選議席出現真空,「香港眾志」已經沒有人手參選,在上屆港島戰敗的何秀蘭隨即躍躍欲試,希望重返議會。然而,胡穗珊早前已放言,指有她作為工黨主席一日,老將們尤其是何秀蘭都絕不會再次參選,言下之意,就是要一眾老將安心退隱,不要再戀棧權位。結果引起何秀蘭的不滿,發動黨員不斷向胡施壓,最終令胡心淡求去。如果何秀蘭這次能夠再次參選,下屆立法會選舉,李卓人自然大條道理可以再次出選,這樣所謂新老交接從何說起?胡穗珊等新一代也失去了上位的機會。因此,胡穗珊與何秀蘭的對立,既是個人恩怨,也是利益關係。何秀蘭堅持參選,胡穗珊自然沒有機會,這樣不如退黨另謀發展更好。
何秀蘭覬覦港島補選議席
工黨這次分裂,再次將其不堪與腐爛暴露於人前。李卓人、何秀蘭等人上屆落選,表面擺出一副退位讓賢的姿態讓新人上位,但實際權力卻半點不讓,更無時無刻不想着取回議席,推年輕人上前台,不過是為了回應黨內的不滿。對這些政壇「舊電池」來說,議席就是一切,沒有議席,他們什麼也不是,自然不肯言退,李卓人如是,馮檢基亦如是。在這樣情況下,他們怎會甘心讓出權力,新人自覺被騙,退黨自然是唯一出路。
工黨表面上說要爭取工人權益,但自成立以來,市民從來不見其提出什麼有利工人權益的主張和倡議,而是一味聚焦於選舉,不斷挑動政治對立。發動各種政治抗爭,搞政治多於為工人,黨內更是醜聞不斷,李卓人爆出涉嫌收取黎智英五十萬港元捐款,私自「袋住先」,成眾矢之的,結果工黨在上屆立法會選舉幾乎全軍覆沒,這固然是由於戴耀廷的「雷動」搞局,也是因為工黨所作所為,喪失人心所致。
現在工黨再爆分裂,原因同樣與工人無關,而是在於黨內的權鬥,新人與大佬的爭權,導致黨主席也要辭職退黨。而何秀蘭事後雖然辭去副秘書長一職,卻堅持不退黨,企圖借工黨名義參與補選之心昭然若揭,在這些政客心目中,從來都是議席大過天,「政黨只是工具,議席才是目的」。這樣一個工黨爭的從來是私利而非工人權益,有心爭取工人權益的人,自然是早走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