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泛民」政治素質每況愈下\鄭赤琰

時間:2017-08-29 03:15:50來源:大公網

  自有「泛民主派」政黨結盟以「泛民」活躍於香港政壇迄今,他們的政治表現,就其政治素質(quality)來說,實是「每況愈下」。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不負責任的政治主張,二是對法治的攻擊和破壞。

  就以其動輒愛發動遊行示威來觀察,本來搞遊行示威在政治學來說是負面的東西,因為這東西被國際評估機構視為有害政治穩定的因素,一個地方遊行示威越頻密,其政治穩定便會降格。尤其是在一個開放社會,遊行示威之舉,要做到高素質的政治表現,無異是在火中取栗。可是「泛民」卻樂此不疲,以為只要是「和平示威」,便是高格調的政治行為。至於他們所搞的示威遊行是否「和平」、遊行隊伍有無極具暴力煽動的標語和口號、有無埋下民怨、有無顧及維護公共秩序的能量,等等,這些問題不但保障不了「和平」,反而是為「和平」帶來更大的挑戰與壓力。不僅如此,他們助長了無數的「社運組織」,以為這些組織愈多,對遊行組織便更有利於發動。他們不考慮自己這麼做的後果,是很不負責任的,也不想想搞亂政局到頭來也會對己不利。

  正是因為這種不顧後果的遊行示威,最後終於醞釀出「佔中」、「本土自決/港獨」等一大堆組織,爆發了暴力和對抗運動,把香港三大要市的中環、銅鑼灣與旺角癱瘓了七十九天,群眾與警察暴力對峙數以百次計。其後還催生了「旺角暴亂」,打傷了九十多名警察,如此暴力傾向的群眾運動不正說明了所謂「和平示威」只是表面?即便是「泛民」引以為榮的「和平示威」,到頭來終於以暴力示人,究其原因實與其搞遊行示威的政治素質太差分不開。

  其次在濫用法治公器方面,「泛民」的政治素質表現也大有問題,這可以從以下事件表現無遺:

  第一是「林子健事件」。此事現正受到警方調查,懷疑他聲稱的「講國語人士強行擄捉他並以釘書機釘他大腿」一事,有不少疑點,經調查後都找不到證據確有其事,於是警方以「誤導警務人員」之罪嫌拘留他深入調查。到底事件如何?只能待警方調查後正式控上法庭才能說明真相。

  可是作為「泛民」老大的民主黨,面對「林子健事件」時,第一時間便斷然作下結論,聽信了林的指控,認定是內地所為,不經最起碼的調查,便由黨內八位領導陪同林召開記者會,「義正辭嚴」聲討,並用「銅鑼灣書店事件」為例,上綱上線,指內地官員罔顧「一國兩制」繞過特區政府來港擄人,進而得出結論港人安全不保,雲雲。

  比對警方作出的客觀調查(從林聲稱到運動品店購物、到西貢海邊行動,及其供詞等等,作出調查),民主黨的大佬卻聽信一面之辭,便召開記者會作出聲討。警方所做的調查工作,民主黨沒做,也不理會真假,作為一個代表「泛民」的大黨,如此不負責任的表現,正正說明了其不愛惜自己的公信力,說其政治素質表現有問題,已是很客氣的評語。亡羊補牢,民主黨應做而沒做的,是設立黨內的「調查小組」,深入對林事件作出客觀的調查。查查黨內有誰和林勾結?若查明有人勾結用此「苦肉計」,民主黨便得召開黨內的「紀律小組」會議,對林及其同謀作出應有的懲罰,除了開除他們的黨籍外,還要將調查得到的真相寫成「報告」公諸於世。為了維護黨的清譽與公信力,該黨很有必要這麼做,否則整個黨的信譽便會被林事件斷送掉。這也是該黨自救之道,既然前面已舉行過記者會,調查有結果後也要開記者會,公告天下,還要向全港市民道歉,這才是良好政治素質的補救之道。

  第二個事例則是發生在公民黨身上。多年前,該黨曾利用一位年邁的朱姓婆婆,用她的身份作「司法覆核」狀告政府在「港珠澳大橋」工程的環評。在這場官司裏,公民黨毛遂自薦派出律師,代表朱婆婆指控環評不周會貽害到她老人家的健康,說自己有氣管毛病,大橋落成後對她的健康有害。案中還請來醫生為她辯護。結果案件導致法庭叫停工程長達六個月,受累數萬工人停工沒收入,工程卻因停工而損失四十億元。

  儘管案子被法庭叫停工程六個月,促使政府在環評文件上作出技術性的調整(不是整個環評有問題),但工程最後仍能過法庭這一關,說明工程事實上並非漠視環保問題。可是公民黨既然對工程環保問題有研究,公民黨在立法會上也有議員可作「事前孔明」,該黨在議會上有正確可行的管道去完善工程的問題。但該黨派正途不走,而選擇走歪道,製造朱婆婆案件,可見該黨在這事件的行為,充分暴露了其政治素質的大問題,明明可以贏取公信力的事件,卻搞到天怒人怨,被人當醜事來揭發,反將自己的公信力斷送了!

  由上兩點可見「泛民」的政治素質已不斷在惡化,如果不反省,不想法自我糾正,要想自拔,難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