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社區便利店「觸網」迎變革

時間:2017-08-07 03:15:30來源:大公網

  圖:社區便利店接近消費者,使用頻次高,佔地面積小卻五臟俱全

  【大公報訊】記者俞晝杭州報道:傳統社區便利店的異軍突起,一方面在於消費結構的變化,即人們對即時消費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更接近消費者、使用頻次更高、佔地面積小卻五臟俱全的便利店,其價值重新評估,搭載了諸多互聯網項目的社區便利店,成為零售的新體驗形式,吸引資本進入。

  電商巨頭紛紛入局,或許印證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對「新零售」的定義,即將電商與傳統零售商融合發展,滿足消費者的真正的需求。根據商務部最新發布的《中國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16/2017年)》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全國企業開展在線銷售的比例已經達到45.3%,比上年提高12.7個百分點。目前,「線下體驗、線上下單」、「線上下單、門店提貨」、「門店下單、倉庫配送」等新型零售模式不斷湧現。

  應該說,隨着城市年輕一代在購物觀和生活習慣上的改變,「懶人經濟」是新的痛點和需求,互聯網平台與便利店的雙方合作,則是撬動用戶需求點的最佳路徑。讓便利店成為利益核心的一員,在不增加便利店負擔的情況下,實現雙方共贏,就能拿下這塊逐年快速增長的潛力市場。

  當然,社區便利店的「觸網」,不僅僅是簡單把貨從線下搬到了線上,這還需要一整套前台與後台的技術和資本支撐,從整條供應鏈的統合、運營標準、物流配送、存貨周轉等各個環節,都必須有一套標準化的體系,這樣才能真正使得這個由夫妻店佔絕大多數的傳統行業,迎來新的變革和發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