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開通高鐵就不可避免需要「一地兩檢」,否則就失去興建高鐵的意義了。特別是內地經濟高速發展,高速鐵路一日數千里飛奔,截至2017年6月,內地建成的高鐵里程數達一萬多公里,傲居全球,連日本、德國等都甘拜下風,且備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老撾等國家的青睞。高鐵建設也成為世界發展的大趨勢。
國家有修建「八縱四橫」的鐵路快速客運,及「八縱八橫」的全國高速鐵路主通道的宏大計劃,廣深港高速鐵路便是其中一縱。當下,香港需要盡快融入「大灣區」,達至多贏共贏,何樂而不為呢?
在商言商,時間就是金錢,「蘇州過後無艇搭」。廣深港高速鐵路,途中共設7個站,主要為東莞、深圳、香港連接全國的高速鐵路網絡,及廣深莞港等數地之間的城際客運服務,決不可「拖泥帶水」。倘若在上述各站都設邊檢、海關等,既費時又費力,會給北上港人和南下的內地旅遊團或自遊行造成諸多不便。
近日,陳文鴻博士在其專欄文章中說得好,「針對特區政府的高鐵『一地兩檢』安排,反對者批評為割地賣港。驟看起來似乎有理,認真看是荒謬無理。香港在回歸前是中國割地給英國,在回歸後土地回到中國領土之內。若香港出現割地,只能是外國再來侵略中國。可是,今天哪有外國侵略中國來割取香港的土地呢」。全國人大代表、大律師譚惠珠在一個公開場合引用《基本法》第118條及119條說明「一地兩檢」的法理基礎,她認為符合條文,特區政府可制定適當政策,促進和協調製造業、商業、旅遊業、運輸業等各行業的發展。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長26公里,預計香港至深圳北站需時23分鐘,香港至廣州需時48分鐘,每日北上南來的商旅絡繹於途,而且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都可看到港商北上尋找商機,其中不乏投資設廠或經營進出口貿易者的身影。
所謂「一地兩檢」之爭實不必要,深圳灣口岸模式運行非常成功,多年來備受各方稱讚。距離2018年第三季度廣深港高速鐵路正式投入運營只有一年多時間了。其間,還有許多技術性問題和細節要處理。例如,按特區政府「三步走」的安排,由特區政府與內地相關部門達成《合作安排》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呈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第三步是進行本地立法。
目前,香港發展已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應盡快融入大灣區發展宏圖。「一地兩檢」利國利港,港人不能被一些假議題迷惑,節外生枝,挑起爭拗,而應聚焦於更現實的問題。
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