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攻擊「一地兩檢」 於情於理皆輸分/胡 勇

時間:2017-07-29 03:15:44來源:大公網

  高鐵「一地兩檢」方案出爐後,市民普遍予以支持,認為是現行制度下符合香港利益的最佳方案。而令人毫不意外的是,反對派政客不斷攻擊「一地兩檢」,亦不惜散播恐懼言論,恐嚇市民必須反對,否則「性命不保」、「香港淪陷」雲雲。且不說反對派如此「故作認真」背後的真正政治用意,僅以其言論邏輯的矛盾與荒誕、所羅列的「可能例子」與「極端情況」嚴重脫離實際,已經令人反感。

  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

  其實,反對派攻擊「一地兩檢」的立場與觀點,是不斷在變化的。方案公布前,反對派拋出「割地」論,聲稱「一地兩檢」將地下兩層劃作「內地口岸區」是等同「割讓香港的土地」,令香港的「邊界」不斷縮小。方案公布後,更激進的反對派則散播「租界論」,聲稱這種安排等同「出賣香港權益」、違反基本法對香港的保障。

  不論是「割地」論還是「租界」論,都犯了一個嚴重的常識性錯誤,將香港比作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甚至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事實是,不論是憲法還是基本法,都對香港的政治地位有清晰的表述,香港是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涉及主權的原則性問題,沒有任何含糊之處。如果連這一條原則都有任何質疑,那麼談一切都沒有任何意義。更何況,在香港實施的憲制性法律基本法第七條明確寫明:「香港特區境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因此何來「割地」之說?

  「租界」論則相對更具欺騙性,將香港比作是被「欺壓」的擁有完全自主地位的「國家」,而「一地兩檢」則是「外國強加香港」的「不平等條約」。反對派的意圖十分明顯,所攻擊的並非「一地兩檢」,而是「一國兩制」,是要藉此事件去離間香港與中央的關係,破壞國家主權原則,進而否定香港在基本法下的憲制地位。

  基本法第20條的原意

  「割地」論不被接受,某些「法律政客」又再拿起「法律工具」攻擊「一地兩檢」。雖然「法律政客」人數不少,但所持觀點不盡相同,有些甚至是完全相反。總括而言,其核心意圖是要製造「法律恐慌」,誤導公眾。

  例如,李柱銘聲稱,「一地兩檢」立法安排違反基本法立法原意,第20條「立法原意」是可給予香港更多權力,但現時政府方案等於人大授權香港自行「閹割」司法管轄權。高鐵香港段由香港出資興建,但西九部分樓層及列車車廂成為內地口岸區,變得「成條鐵路佢(中國)話曬事」。又有政客聲稱,方案開了極壞先例,揚言今天是高鐵總站,明天是維園,日後法理上、邏輯上難以阻止內地利用基本法第20條處理香港示威。他們甚至極端地設想,一旦香港再有「佔中」,內地會否暗中指使特區政府「主動提請」,再以第20條「授權」特區將被佔領地方「租予中央一星期」,實施內地法律?

  反對派沒敢說「違反基本法」,而是說「違反了基本法原意」,他們無法找到任何違反基本法的法律依據,因此只能按自己解讀的「原意」去攻擊「一地兩檢」。然而,基本法第20條的原意是什麼?反對派解讀為授予香港更多權力,但實際上這條法律是在強調全國人大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權力。如果真的如反對派所言,基本法第20條就應該寫明「不可剝奪香港特區的權力」,但這顯然與基本法的原意相違悖。反對派過去通常不願意承認基本法「立法原意」,而是強調「按字面解釋」,如今顯然是持雙重標準。而羅列些所謂的「例子」,根本不可能發生。

  「閹割香港司法權」、「破壞香港司法制度完整性」等論調,對一些反對派支持者更具有「誤導性」。然而必須弄清楚的是,香港的法律體系是由基本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或決定,以及原有的本地法律所共同組成。關於「一地兩檢」,由人大常委會確認《合作協議》,並不會削弱香港的法律完整性。相反,如果不由人大常委會確認,這才會造成憲制危機。

  還需指出一點,高鐵站地下兩層劃為「內地口岸區」,實施內地的刑事管轄權,反對派攻擊是「喪權辱港」雲雲。必須指出,這絕非將整個西九總站引入內地法律,更不是在全香港引入內地相關法律,而只是在地下兩層的「封閉式空間」。內地執法人員不會也無權「出站執法」,不會影響到市民的正常生活。明白到這一點,就不會擔心「內地法律全面覆蓋香港」這種恐嚇性言論。

  「一地兩檢」為何是必須?

  反對派在攻擊「一地兩檢」安排時,往往會「附帶」一個觀點:「『一地兩檢』非必要」「完全可以兩地兩檢」。並稱「寧可犧牲小小方便,也要保住香港的邊界」。回到問題的本質,「一地兩檢」是否真的必要?「兩地兩檢」是否可行?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要回答另一個問題:為什麼香港要建高鐵?這條動用八百多億元興建的高速鐵路,非一般基建,而是關乎香港未來發展機遇的具有戰略眼光的基建。對香港最大的戰略意義在於,它將成為國家高鐵網絡的一部分,讓只有七百萬人口的香港,無縫接入全國「四縱四橫」客運專線,這將使香港與內地很多城市相連的交通時間大大縮減,通行便利性極大提高。這將加強香港與內地各方面的聯繫和民眾交流往來,並促進經貿、旅遊及專業服務的發展,帶來龐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如果建成的高鐵是一條與「九廣鐵路」沒有區別的鐵路,需要「兩地兩檢」,分兩次上下車辦理通關手續,增加通行時間,高鐵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一地兩檢」之所以是必須的,就是因為它決定了高鐵的價值,也決定了香港的競爭力。捫心思考,我們是希望提升香港的區域競爭力,還是任由政客的政治操弄破壞香港的發展機遇?納稅人的八百億元,可隨便由反對派揮霍?

  「一地兩檢」並非新鮮事,但凡有過體驗的市民都會認可這樣的安排。眼下反對派所攻擊的,並非「一地兩檢」,而是意圖以此來衝擊「一國兩制」,為不久後將舉行的立法會補選製造政治鬥爭的藉口。但顯而易見,這不是站在香港市民整體利益的角度,而是站在反對派一黨一派的私利角度。港人應該作出正確的選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