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資助「劏房廉租屋」切實可行/魯 力

時間:2017-07-14 03:15:43來源:大公網

  圖:香港房屋供應極度失衡,基層市民被迫長期蝸居於衛生和消防條件差的狹小「劏房」內 路透社

  近日,政府擬透過先導計劃形式,資助非牟利組織或社企租用舊樓單位,再分隔為數間既衛生又安全的劏房,以合理價錢租予正輪候公屋人士。據悉,政府短期內將約見建築師學會、工程師學會等專業團體,聽取相關專業意見,協助解決合法改裝劏房問題。這是新一屆政府在上任十多日即採取的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住房問題的措施。可以從中看到新政府官員勇於擔當、積極作為。

  運房局局長陳帆日前落區探訪劏房戶時提出非牟利分租計劃。他日前與傳媒茶敘時指,當局已經就計劃接觸慈善基金、非牟利機構和舊樓業主,反應正面,目前甚至有專業人士繪製了一些圖則供他參考。至於單位分間形式,可以是共用部分空間的「光房」,或有獨立廚廁的「劏房」,但一定會合法、安全、衛生。陳帆續指,運房局已經就計劃跟發展局、勞工及福利局交流了數次,期望今年內推出先導計劃,並打算發起眾籌,接受市民捐款,以示公眾支持。他期望計劃可以形成「社會運動」,鼓勵愈來愈多業主、非牟利機構參與。

  「勿以善小而不為」

  對於有意見質疑計劃杯水車薪,可提供的單位數量有限,陳帆指,中國有句古話「勿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認為即使計劃提供的單位有限,但仍然可以幫到一部分居住環境惡劣的基層市民,強調「可以做幾多就做幾多」。他重申要解決房屋問題,長遠一定要覓地建屋,提供更多公營租住單位。從陳帆提出的設想與社會初步反應來看,這不失為解決香港房屋緊張、改善基層市民居住條件的一個「應急之策」。這是新政府急市民所急、想市民所想的一個積極舉措,這種為官擔當與積極作為的精神更值得點讚。

  今年四月,正在候任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京接受任命前,接受內地記者聯合採訪時曾強調,住房問題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問題。今後,特區政府的房屋政策必須要以幫助市民置業為主要目標,而住房問題的癥結歸根到底是土地問題。為此,她將成立專責小組,邀請社會各界全面、宏觀地審視香港土地供應來源,同時提出「重置置業階梯」、「港人首置上車盤」、「居屋出租試驗計劃」等新理念,幫助市民逐步、分階段解決住房問題。

  她指出,住房供應最重要的是土地供應,未來她在土地供應方面將下一些工夫。據統計,香港有大概一千一百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但開發的土地只佔約百分之二十六。林鄭認為,香港「不是沒有土地,而是沒有開發土地的共識,或者是決心不夠」,希望政府能做一個大型的社會討論,討論用哪種方法開發土地。不但是房屋對土地有需求,經濟發展也對土地有需求。

  善用現存土地空間

  其實,在解決香港房屋土地問題上,政府還是可以在很多方面有所作為。如香港規劃署近日披露,地狹人稠的香港竟然還有一百八十三間空置校舍。規劃署公布未來空置校舍將會用於住宅、辦公和教育用地,詳情會向市民說明。其實,只要把其中一半以上空置校舍改建或重建為公屋,就可以在短期內為香港市民提供成千上萬套公屋新居。這就可以大大緩解香港的住房緊張狀況。而且,開發空置校舍為公屋,還可以利用道路、公用設施等現有配套設施,大大減少開發建設成本與寶貴的時間。這個建議也不妨在此提出,供新政府施政參考。

  此次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在接見香港新政府領導層時曾用「為官避事平生恥」來鼓勵公務員敢於擔當,為民殫精竭慮。這對於香港公務員的官僚化和常態化的思維與弊端,可謂「一針見血」。在香港現行的公務員體制下,為官不為、缺乏擔當的現象仍有不少,怕得罪人、迴避矛盾者依然存在。金末元初的元好問有詩云:「當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古人尚且有此襟懷,一個以為香港市民服務為宗旨的新一屆政府的問責官員,豈能丟了最基本的擔當?

  林鄭在就任講話中指出,上任後除了優先處理教育問題外,另一個緊迫的問題是高鐵「一地兩檢」。她稱,政府很快會提出一個方案,但沒有透露細節,她形容要令方案通過是一場很難打的仗,會設法爭取民意的支持。而林鄭月娥上任後代表特區政府與發改委、廣東省和澳門簽署「大灣區發展框架協議」,認為是香港的一大機遇。香港因此可以發展的企業,包括了生物醫學、人工智能等。

  從林鄭就任以來,我們看到了新政府的新作為、新舉措、新氣象,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明艷紫荊風中爭勝,找對了路徑,花瓣開得繁盛。」正如習主席在訪港講話中最後強調的:「只要我們堅持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齊心協力、團結奮鬥,就一定能夠開創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