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政治官員愛國理所當然/顧敏康

時間:2017-07-14 03:15:43來源:大公網

  繼新一屆政府官員上任後,委任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工作就擺上了日程。坊間傳聞,有兩位人士可能成為民政事務局副局長和教育局副局長的大熱門。按照林鄭用人唯才的思路,只要這兩位人士符合標準,本來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可是,這個傳聞偏偏觸動了反對派的神經,他們寫反對文章、簽署反對意見,目的就是要迫使政府放棄這方面的考慮。

  稍微看一下反對派的意見,便得知他們反對的是兩位人士的愛國言行。他們反對蔡若蓮出任教育局副局長職位,是因為她是教聯會的核心人物,而教聯會被視為左派的重要陣地,一貫主張要對青少年進行國情教育。他們反對李浩然出任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職位,是因為他在內地的經歷,尤其是在貴州某縣擔任縣長助理四年的經歷。

  換句話說,兩位人士的愛國背景,大大地刺傷了反對派「逢中必反」的心,所以他們四處奔走、找人反對的舉動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曾幾何時,愛國在香港變成了有罪?愛國者也只能刻意保持低調。這種觀念顛倒的情況還有許多。例如,內地報紙評論香港事務就被污衊為干預香港高度自治;而作為政府全資附屬機構、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香港電台卻可以毫無顧忌地為反對派說話,美其名曰是自由表達。這種情況的發生,固然有根深蒂固的「恐共」、「恐中」思想作怪,也與政府在這方面不敢理直氣壯宣傳愛國有關。

  不愛國如何貫徹「一國兩制」

  問題是,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政治官員如果不愛國、沒有國家觀念,又如何能夠正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在此大是大非面前,筆者唯有希望特首林鄭月娥能夠堅定立場,不要為了所謂的「大和解」而屈服於反對派的無理要求。建制派在大是大非面前,更應該團結一致,齊聲支持兩位人士,尤其是蔡若蓮校長。

  道理很簡單,香港回歸20年所出現的每一個大事件,如反對23條立法、「佔領中環」、反國民教育、旺角暴亂等,莫不與教育失誤有關。其中,反對派長期控制教育界,與教育失誤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毫無疑問,反對派不希望愛國、支持國民教育的蔡校長出任教育局副局長職位,可能是擔心蔡校長影響他們繼續控制教育界的局面。

  因此,在這大是大非關頭,蔡校長已經成為愛國的一面旗幟,這面旗幟不能因為反對派的抹黑攻擊和向政府施壓而倒下。誠如有人說,如果愛國有罪,則所有建制派成員也要背上「罪名」。因此,建制派不應該容忍這種顛倒黑白的情況出現,必須同舟共濟,一起支持蔡校長。

  《基本法》第104條規定主要官員在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這裏的「主要官員」顯然應該包括局長和副局長。2008年出現過外籍副局長的情況,出現效忠和愛國的問題。現在特首為了突出「大和解」,任命反對派陣營的羅致光先生擔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希望羅先生能夠真正履行誓言。

  檢驗政治官員的一面鏡子

  羅先生原來是民主黨的創黨黨員,於2017年6月20日晚向民主黨中委提出退黨申請。雖然羅先生已經公開退出反對派陣營,但反對派顯然不願意放棄羅先生。他們一方面反對建制人物出任政治官員,另一方面卻已經在為自己曾經的盟友鋪路支持。

  港大民意研究於7月11日公布了最新的特首及問責司局長民望。調查結果顯示,林鄭月娥獲63.7分,支持率達52%,是她當選以來最高。而局長方面,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的民望淨值最高,有44%;屬於建制的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成為唯一一位民望淨值出現負值的局長。兩個局長,一個是曾經的朋友,一個是建制的成員,一褒一貶,信息十分清晰,不必多做解釋。

  香港回歸20年,出現了缺乏國家認同的青年人,這與反對派的誤導分不開。政府要扭轉這種狀況,就必須從改革教育入手,重新啟動愛國教育等科目。

  為此,必須啟用愛國者,委以重任,才能有效推行。否則,政府投入再多的資金,也只會成為反對派為自己臉上貼金的資本。

  過去,香港愛國人士不得不成為沉默的一群,這既與反對派肆意抹黑、攻擊有關,也與政府過度軟弱妥協有關。新一屆政府應該有所作為,既要講和諧,也要講原則;既要明白自己的使命,也要明白只有堅強的團隊和執行力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教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