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媒體報道截圖
據台灣媒體報道,美對台關稅步步緊逼,島內業者「感受不到當局對產業有任何幫助」,只能減班休息,哀嘆「沒單等死、有單找死」。全台總工會稱,多處工業區出現廠房出售潮,有企業甚至計劃裁減中高齡員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炮轟賴當局「一錯再錯、被動挨打」,仍停留在「抗中」思維,對整體產業布局戰略落後,對美方動作反應遲鈍。從「對等關稅」到100%芯片關稅,加上新台幣升值,三重壓力下,企業只能不斷承受衝擊。
島內專家對譚主說,面對美方濫施關稅,賴當局未談先跪,雙手奉上台積電,大言不慚「有把握稅率優於日韓」,結果一再打臉,坐實「白跪白送」,引爆輿論怒火。更讓島內擔憂的是,賴當局對談判細節「保密到家」「打死不說」,「台灣到底送了什麼」「究竟要付出怎樣代價」的疑雲籠罩全島,各行各業都處在隨時被出賣「犧牲」的心驚膽戰之中。
賴當局一路黑箱蓋牌引發眾怒
譚主注意到,對於賴當局4個多月來的所謂「應對」表現,島內不滿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黑箱蠻幹,不管勞工和企業死活。台灣《中國時報》社論指出,從4月與美方開始談判以來,賴當局對過程和內容始終黑箱,加上不同版本的傳言四起,各種雜音其實已干擾產業。但當局仍「不管、不聽、不看」,一點想對產業說明的意思都沒有。即便20%的稅率公布實施後,賴當局面對追問也以「簽有保密協議」為由拒絕透露半點信息,連島內民意代表也不說。台灣時事評論員謝寒冰問道,為何全世界只有台灣需要「保密」?
島內媒體報道截圖
毫無策略,「跪着談」「被看扁」。國民黨民意代表羅智強痛批賴清德與美談判前就先作出四大讓步:台積電赴美投資設廠、買阿拉斯加天然氣、匯率大升急升、承諾提高防務預算。台灣《經濟日報》社論直言,賴當局一心想的是「抗中保台」「美軍協防」等不切實際的幻想,「親美舔美」答應一切以取悅美國,但在談判桌上就陷自己於大不利。美媒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美方代表像「擠檸檬」一樣壓榨台灣,想要台灣全面開放市場。
無計可施,造成嚴重經濟後果。近來,賴當局猶如復讀機般向島內民眾兜售20%僅是「暫時性」的、「還在談」等說辭。民眾黨直批,稅率已生效,目前沒有任何信息顯示「有調降空間」,賴清德的「暫時」話術還要騙民眾多久?台灣時事評論員邱毅稱賴所謂「還在談」就是指台灣仍需向美國增加多少投資,「但九成投資利潤歸美國,這不是投資,是搶劫」。《聯合報》文章說,為避開關稅,許多台商可能進一步將生產線外移至美國及東南亞等地,導致「去台化」趨勢加劇,進一步削弱島內製造業的能量與就業。
《聯合報》社論指出,信息不對稱、決策不透明,使民間對賴當局的信任崩塌。如今,民眾還要苦吞各種可能的代價,包括隨關稅衝擊而來的產業危機及勞工失業等問題。賴當局準備不足又蒙頭瞎干,到底要把台灣帶向何方?
島內憂美逼走半導體產業
譚主觀察,島內輿論認為「對等關稅」只是「開胃菜」,因其影響範圍僅佔對美出口總額約兩成;更具有威脅性的是美232關稅,其所涵蓋的芯片、服務器等產品約佔台灣輸美產品的近八成。據報道,美國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規定可基於「國安風險」對進口產品課徵高關稅,美方針對半導體的232調查結果將於本周公布。《經濟學人》等外媒早前已說台灣半導體產業將成為首批重災區,美國彭博社最新文章進一步認為100%芯片關稅將對台灣經濟造成重大打擊,評估可能拖累島內生產總值約1個百分點。
島內媒體節目截圖
更讓島內害怕的是,上周美方連續點名台積電,故意說高其承諾赴美投資金額,還聲稱在美設廠可豁免232關稅,島內輿論看出其中「暗藏殺機」。台灣旅美學者翁履中指出,美方這種政策設計,目的在於逼迫供應鏈向美國傾斜,逐步削弱台灣在全球芯片生產中的地位。國民黨民意代表賴士葆直言,美方此舉等於強迫上下遊產業都要去設廠,會讓台灣科技人才流失嚴重,這是在掏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
面對美對台關稅大棒,島內要求賴當局摒棄錯誤兩岸政策的聲音日益高漲。台灣工商團體「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呼籲當局應積極分散風險,不可繼續漠視大陸市場的重要性,而要加強鞏固。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潘華生撰文指出,賴當局應當鬆綁對兩岸交流的限制,在供應鏈重組、經貿人員往來、資金流動與研發合作等方面提供更彈性的支持,回歸市場導向、尊重企業自主選擇。唯有如此,台灣經濟才能在全球秩序重組的過程中,找到新的定位與發展契機。
譚主想說,賴當局支支吾吾,對與美方的貿易談判過程諱莫如深,已經引發島內產業與日俱增的焦慮和民眾愈發強烈的質疑。紙包不住火,黑箱總有見光的時候。賴當局一味「跪美賣台」,反而加速戳破「美台關系」假象,讓島內進一步看清其「棄子」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