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亞洲現代交響樂團演出第二套節目,以哈察都量《斯巴達克斯》第二組曲開始,弦樂延續上日強勢,首段柔板主題拉奏出愛意纏綿效果,力度拾級而上,印象深刻。
接着三首新作品各領風騷。日本作曲家細川俊夫《櫻花》根據傳統旋律,二○二一年以全新管弦效果首演。全曲除了弦樂奏出基本的固定低音,主題以不同形式若隱若現,而且帶有風聲效果,儼如櫻花在寒風中綻放。韓國作曲家申東勳二○一九年在柏林首演《人鼠之間》,兩段音樂突出雙簧管(場刊中文誤寫為單簧管)及巴松管獨奏,後者與低音大提琴的互動發出一系列低頻音色,效果新穎。
下半場演出香港作曲家蘇鼎昌一九九四年首演的《向卓越奔馳》,雄壯的銅管樂段有若李察.史特勞斯交響詩,嚴謹的結構和滿富效果的配器,都讓我等一面聽、一面問:為何這樣出色的本地作品不常演?演後作曲家獲邀到台前接受掌聲,一身便服似乎與尊貴的身份不太匹配,當刻想起布魯克納,畢竟是藝術家啊!
音樂會壓軸是二○二一年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冠軍劉曉禹,選奏柴可夫斯基第二鋼琴協奏曲。這是他與吳懷世兩年前在香港藝術節合作後的再一次合演(附圖)。此曲難度絕不亞於大家熟悉的《柴一》,悠長的第一樂章鋼琴與樂隊互相呼應,氣氛歡快,其中獨奏華彩段達到炫技目的。次樂章首席小提琴、大提琴的鋼琴三重奏的室內樂效果,演出悅耳。終章速度極快,很難想像樂隊在三天之內排練兩套曲目而且演出如此效果。
全晚最矚目的,是劉曉禹宣布加奏John Cage。大家萬萬沒想到,經典的《4分33秒》會以協奏曲形式演出,全場屏息觀賞管弦版「沉默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