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經濟末季或再承壓

時間:2017-06-14 03:16:23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製造業投資增速,有望在三季度前保持現有水平。圖為工人在車間絲網生產線上工作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全球經濟復甦,及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推進,是促成當前中國經濟復甦的兩大關鍵。他並指,鑒於價格的復甦,及房地產「因城施策」政策的實施,預計中國經濟運行將繼續演繹「LV」形走勢,今年首三季經濟整體無憂,但四季度後經濟或再承壓,預計二至四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分別為6.7%、6.6%和6.6%。 \大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

  「製造業投資約滯後實際利率7個月,因此製造業投資增速有望在三季度前保持現有水平。」李慧勇坦言,房地產市場方面,目前熱點城市正加大土地供給,三、四線城市仍持續推進去庫存,且棚戶區改造亦仍推進,儘管「限購」政策對銷售的衝擊較為明顯,但對投資的衝擊卻相對溫和,綜合判斷,得益於「因城施策」政策,當前內地地產形勢整體好於預期。

  可能受流動性緊張衝擊

  對於經濟運行中面臨的壓力,李慧勇說,鑒於房地產需求釋放後缺乏新的需求,流動性緊張或衝擊實體經濟,預計四季度後中國經濟或再承壓。他續稱,地產和汽車周期約為3至4年,目前上述兩大行業或均已步入下行周期。另一方面,監管和政策的趨緊帶來融資成本的抬升,上述影響或在今年四季度逐步顯現,不過「更低的實際利率和資產負債率,預示本輪融資成本抬升對經濟的影響或弱於2013年」。

  在談到中美貨幣政策時,李慧勇提醒說,1996年以來,中美貨幣政策出現五次同步、四次背離,上述變化均與經濟周期有關,本次中美貨幣政策基本同步的核心因素,是兩國經濟均見改善。他說,由於中美市場利率結構不同,中國並未上調一年期存貸款利率,而是通過調升OMO(公開市場操作)、MLF(中期借貸便利)、SLF(常備借貸便利)等貨幣市場政策利率來體現。

  防範外部不確定性影響

  李慧勇補充說,國際、國內宏觀環境的變化,也帶來了監管環境的改變,防風險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目前中國正通過嚴格監管來防範風險」。去年四季度開始,內地金融監管驟然升級,銀證信保財全面自查、檢查整改,在檢查完成前,資金面大概率將繼續承壓。申萬宏源指出,借鑒2013年歷史經驗,金融監管加強後或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經濟下行壓力再度加大;其次是金融槓桿明顯去化,及監管態度改變;最後是外部不確定性衝擊顯現。但從目前的市況看,第一和第三種情況出現的概率不大,未來應關注第二種情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