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何花深圳報道:在今年底,科大訊飛「訊飛超腦」的階段性成果在醫療領域將有重要突破公布。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透露,訊飛醫療技術將參加全國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如果考試通過,人工智能(AI)醫療技術將相當於一位持牌的醫生,在試點醫院的診療過程中成為一名得力助手。
建築智能化解決方案
不同於商業領域,在醫療和教育等民生領域的應用推進則相對緩慢。因茲事體大,醫療方面的推進十分謹慎。
「雖然機器在某些方面的表現超過人類,比方說在對透視片等結果的確認方面,一線醫生診斷的準確率是70%,機器比對是超過95%。」但杜蘭強調,人畢竟是有感情的,民眾接受一位機器人對自己病情的診斷結果,尚需要很長時間。所以,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技術所努力的方向仍然會是輔助診療。
科大訊飛早在2014年8月,已經針對語音技術在醫療方面的應用開展了詳盡研究,其產品是把語音記錄自動轉換為文字,生成電子病歷,並在部分醫院進行了試點。
2015年,科大訊飛開展語音醫療解決方案;「類人答題機器人」訊飛超腦;穿戴式醫療設備三大醫療業務戰略。
2016年年中,科大訊飛與安徽省立醫院共建的醫學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並在以下方面進行探索。語音技術在住院、門診等領域的探索;智能圖像處理及識別技術在醫學影像輔助判斷中的應用;基於大數據技術的非結構化醫療大數據處理平台的構建;探索認知計算在臨床輔助決策系統中的應用;研究機器人導診系統及探索面向醫院的建築智能化解決方案。
引入人才拓「AI+醫療」
科大訊飛今年還宣布引入智慧醫療領域人才陶曉東任科大訊飛智慧醫療事業部總經理,進一步開拓「AI+醫療」市場。陶曉東的研究方向為醫學影像,曾服務於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從事醫學影像研究,並在飛利浦醫療放射解決方案擔任首席架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