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分析指,貨幣政策轉向「穩健中性」是上月M2回落的主因/中新社
金融業監管進一步發力,表內業務重擔主角,表外融資出現收縮。上月中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雖達1.3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超預期,但較三月大降34%,且結構變化明顯,三月曾再度抬頭的影子銀行四月明顯收斂;新增人民幣貸款錄1.1萬億元,高於市場8150億元的預期。同時,在降槓桿進程中廣義貨幣(M2)增速持續下滑至增10.5%,創九個月新低。分析指,防範金融風險已成為近期宏觀調控重點,未來仍是主旋律,貨幣政策還將維持穩健中性。/ 大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
中國人民銀行昨日公布上月金融數據顯示,社會融資規模錄1.39萬億元,環比大幅下降7300億元;1.1萬億元的新增人民幣貸款,環比、同比分別多增800億元和5422億元。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表示,社會融資結構中變化最大的是人民幣新增貸款在整體社會融資中的佔比大幅提升,與之對應的是其他表外業務均得到顯著遏制,與監管部門加強金融監管有較大關係。
監管加強 表外遭顯著遏制
分析同時認為,影子銀行活動在三月抬頭後,上月明顯收斂,推動整體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較三月顯著減少。社會融資中,「一般將委託+信託+未貼現承兌匯票」等非標融資視為「影子銀行」業務的分項數據看,分錄減少48億元、增1473億元和升345億元,三月則分別為大增2039億元、3113億元和2389億元。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表示,上月非標大幅下滑,與嚴監管相一致,但人行或放寬對於信貸的限制,最終導致貸款規模超市場預期回升。
上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數據中,住戶部門貸增5710億元;其中,短期和中長期貸分別增1269億元和4441億元。當月,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增5087億元;其中,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分別增1554億元和5226億元,票據融資減少198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員蔡浩提醒,上月非金融企業中長期貸款的5226億元達歷史同期最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在加強,此外或因強監管、去槓桿的政策壓力下,債市收益率的不斷上行已催生資產輪轉現象的發生,銀行業將更多的資金配置到信貸資產中。
數據還顯示,截至上月末狹義貨幣(M1)、M2同比分別增長18.5%和10.5%,各較前值回落0.3個百分點和0.1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回落4.4個百分點和2.3個百分點。
調控未了 M2或續平穩
黃志龍認為,貨幣政策轉向「穩健中性」是上月M2回落的主因,「目前人行貨幣政策持續邊際性收緊的趨勢較為明顯」。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補充稱,鑒於當前市場調控仍在繼續,預計未來M2或延續平穩運行之勢。
展望未來,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預計,在融資超預期背景下,經濟暫無現實的下行風險,貨幣政策基調不變。若美國六月加息,人行料繼續上調公開市場逆回購等操作利率;金融去槓桿將繼續推進,但前期疾風驟雨式的監管風暴已經引發市場劇烈波動,後續監管政策收緊步調料趨於平緩。
德國商業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周浩亦認為,貨幣政策近期還是不會有太大變化,繼續中性,但監管政策將持續推進,貨幣政策可能更多承擔托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