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帶動香港4月份PMI上升至51.1,重回榮枯線之上,並且是超過三年高位。即使如此,仍有相當部分港商看淡前景,反映企業對美國經濟能否持續地復甦存疑。同時,不少港商亦擔心內地經濟增長會否放緩,企業不敢冒然增加投資和增聘人手。因此,個人認為港府有必要主動提供協助,例如要求信保局降低出口保費,若企業沒有索賠,可考慮退回部分保費。同時,港府亦應好好研究如何借助國策,令香港經濟受惠。
面對海外市場起伏不定,港府曾做了不少工作協助中小企,例如在2016/17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降低「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特別優惠措施」的擔保費年率一成等,但當局可考慮向信保局注資,令該局有足夠資源,向沒有索賠的客戶退回一定比例保費,令港商更願意購買出口保險,拓展海外市場。
此外,近年國家力推「一帶一路」策略,以「絲路基金」和亞投行為平台,現時很多沿線國家爭取亞投行為其基建提供資金,及大力吸引中資到當地投資,這部分涉及巨大的商機。故此,港府應盡早研究如何善用「一帶一路」的商機。
舉例說,中央曾表明支持香港在投融資平台建設等方面參與「一帶一路」戰略,故港府應好好善用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在中央推動亞投行、絲路基金時,發揮本港作為融資及財資管理平台的角色,吸引沿線國家企業來港上市,鞏固本港金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