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營商環境好轉港PMI三年新高

時間:2017-05-06 03:15:27來源:大公網

  受惠於外圍市場需求回穩,4月份日經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 為51.1,按月升1.2個百分點,顯示香港私營企業的營商環境於今年首度好轉,且最新的PMI數值更升至38個月高位。儘管客戶需求增加,惟因產能過剩,企業毋須增聘人手。此外,通脹加劇,但企業卻繼續調低價格,利潤率備受擠壓。調查又指,企業仍看淡未來經營前景。\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IHSMarkit經濟師Bernard Aw表示,踏入第二季度,香港私營經濟重拾增長,這顯然是近期的突破性進步。港PMI在產出和新訂單的雙軌帶動下,錄得逾三年以來新高。新業務經歷兩年多的跌勢後回升,這點尤其值得關注。此外,企業催谷採購活動,累積更大量庫存。

  新訂單量重拾增長

  Bernard Aw表示,現時企業的產能仍足以應付客戶上升的需求,因此就業水平大致停滯無增;惟PMI指數顯示積壓工作量已跌至接近兩年低位,意味私營企業的額外資源正開始縮減,若走勢持續向好,則職位增長有機會於未來數月實現。另一方面,內地客戶對香港產品與服務的需求日漸消減,本地企業對經營前景仍然看淡;而在成本飆升的同時,企業因競爭劇烈而減價銷售產品;由此看來,目前要論定上行走勢持續,還言之尚早。

  對於PMI表現走勢回升,商會人士相信,其中一個主因是中美兩國領導人會面後,外界普遍料兩國爆發貿易戰的機會大減,故更放心去投資。

  報告指出,新訂單量突破過去逾兩年的緊縮周期而重拾增長,帶動PMI指數向上。調查資料顯示,全球經濟好轉、企業推出新產品,皆有助銷情。然而,中國內地對香港產品與服務的需求持續下跌,惟是月縮減率已見2016年9月以來最小。

  另外,新業務增長,造就了產出指數創2015年2月以來的最大增幅;企業特別提到,美國經濟改善、銷貨折扣是關鍵因素。雖然營運需求增加,但企業的僱員人數大致不變,產能過剩是原因之一。受訪業者表示,員工流失和機構改組是人手減少的原因。4月份的積壓工作量持續萎縮,惟跌幅接近兩年來最小。按企業匯報,4月份採購活動已連續5個月擴張,走勢與上升的生產用量相符。企業亦繼續增持投入品的前置庫存,是月升幅更是四個月最高。

  受訪業者表示,為顧及未來生產需要而建立儲備,因此要增加採購和累積前置庫存。投入品需求上升,延長了供應商的配送時間,供應商的表現在3月份輕微改善後,4月份再度逆轉,惟倒退程度屬輕微。

  私企依然看淡前景

  然而,香港私營企業的利潤繼續受壓。採購價格顯著回升、工資升幅擴大,兩者都推高了整體成本,與接近3年以來的最高升幅看齊。另一方面,企業面對激烈的競爭,並須清倉銷貨,因此連續第三個月減價促銷,惟幅度輕微。此外,產出預期指數維持在50之下,反映香港私營企業對業務前景依然看淡,惟最新數值是2015年6月以來最高。經濟前景不明、競爭加劇,及美元強勢,仍是信心低迷的最大因素。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