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航母烏龍」隱喻美國衰落趨勢?
朝鮮半島依然戰雲密布,但也出現了一抹透過烏雲的亮光。
這抹亮光既有區域周邊國家堅持和平的努力,也有朝鮮色厲內荏的節制,更有美國耀武揚威背後的洋相。
分析家們猶記,4月8日的美國第三艦隊發布消息,稱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正奔向朝鮮半島附近海域。不言自明,這是對朝鮮最大的威懾,尤其是美國向敘利亞發射了59枚戰斧導彈,隨後又在阿富汗的山區丟下了一顆史上最強的非核彈「炸彈之母」。更要者,這其間又穿插着美俄齟齬以及中美兩國元首會晤,以及隨後的兩國元首再通話。特朗普和五角大樓,以及卡爾.文森航母戰鬥群,已經做好了馬上就要對朝鮮進行先發制人打擊的準備。
隨後的發展以令人搞笑的方式展開。當然,最大的笑點不是朝鮮「太陽節」的閱兵式,也不是朝鮮再次試射導彈的不成功,更非輿論場揣測的所謂美國用網路技術讓朝方試射導彈失敗,而是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根本就沒有駛向朝鮮半島。
決策系統管理混亂?
「航母烏龍」是怎麼造成的?是白宮和五角大樓故意玩的威懾障眼法,還是白宮和五角大樓的權力通道出了梗阻,抑或是五角大樓對第三艦隊失去了控制,再或是美國第三艦隊網站的失誤?
無論是哪個環節出了差錯,都不是一般的問題,而是重大的戰略失誤。如果是白宮和五角大樓決策中樞出現的「短路」,意味着特朗普總統對五角大樓失去了領導力,這將坐實了特朗普的「大話總統」。眾所周知,特朗普從競選時期開始,就是口不擇言,入主白宮之後,更是通過其口和推特胡亂發言。這或視為他不羈的個性,或者說他沒有行政經驗所致。但是在其內政舉措的設計上,特朗普已經嚴重失信於民。他的「限穆令」先遭美國精英社會的強烈抵制,然後進行了「修正」,但是修訂版的「禁穆令」還是在美國遇阻。他取消了奧巴馬時代的平價醫保法案,而拿出的替代法案,甚至連在國會表決的資格都沒有。
內政不行外交湊,但在對歐外交上,也遭到來自大西洋夥伴的一致抵觸。在太平洋外交中,美日因為TPP的流產已經大不如從前,只有在中美外交上特朗普才找到了一定的存在感。但是,這也是他修正了自己的大話後才得到的——他不僅沒有把中國納入匯率操縱國,更沒有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相反,在朝核問題上,他開始嚴重依賴中國。
國內失信,國外側目,已經成為特朗普典型的標籤。此前,就有媒體認為,美國的權力已經被國務卿蒂勒森、防長馬蒂斯還有特朗普女兒夫婦所掌控,被架空的特朗普就是「大嘴巴」和在推特上「語不驚人死不休」。但是特朗普在敘利亞和阿富汗的「好戰」,反而為其贏得了國際威名,他有了一個讓世界恐懼的「戰爭總統」稱號。但是,「航母烏龍」再次讓特朗普成為「大話總統」,不僅讓他自己名聲掃地,也暴露了美國決策和戰爭系統的管理混亂。
朝核危機或變本加厲
更糟糕的是,這一烏龍事件也嚴重損害了美國超級大國的形象。客觀而言,從敘利亞到阿富汗再到朝鮮半島,如果沒有「航母烏龍」發生,朝鮮在壓力之下也許不得不回到談判桌上來,也不會有所謂的第六次核試。現在,朝鮮會認為美國不過是「紙老虎」,也使他們相信擁核與美國對着幹是對的。這才是最可怕的。朝鮮核導危機不僅不會短時期內解決,還會變本加厲。
這只是一系列美國式尷尬的開始。特朗普已經失去國內精英的支持,也不為美國海外盟友所待見。當「美國優先」變成了「內政乏力」,當美國放棄全球責任而開罪一眾盟友,特朗普已經使美國失去了負責任大國的地位。「航母烏龍」則再次用自我羞辱的方式,讓特朗普剛剛樹立起來的「戰爭總統」威名掃地,美國「全球警員」信用喪失。
從更宏遠的全球視野觀之,「航母烏龍」的偶然性似乎也隱喻着美國衰落趨勢的必然性。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