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浩特國家地質公園以其獨一無二的「恐龍和驛站」雙主題敘事,讓更多人在此解讀地球演化與文明交流的「時光密碼」。
二連浩特是世界聞名的「恐龍之鄉」。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在這裏陸續發現盤足龍、歐氏阿萊龍、鴨嘴龍等化石20餘種,大量較完整恐龍骨骼化石出土,其中多個屬種為全球獨有。步入二連浩特國家地質公園恐龍化石展廳,時間瞬間彷彿倒流至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其中一具標誌性骨骼特別醒目。2005年,古生物學家徐星教授於此發現二連巨盜龍化石。這隻體長8米、重達1.4噸的龐然巨獸,顛覆了學界認知。牠不僅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帶羽恐龍,更直接印證了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關鍵環節。
作為我國首家以驛站文化為主題的歷史類博物館,伊林驛站博物館則以清代驛站建築形態為框架,通過實物、雕塑、多媒體等展陳手段,圍繞「茶葉之路」「張庫大道」等主題,再現驛站商貿功能及商客交易場景。
香港學子表示,當恐龍骸骨與驛道車轍在時光中重疊,這裏每一塊化石都是地球的密碼,每一塊驛站磚石都銘刻着中華智慧,靜候世界的解讀。\大公報實習記者楊桂銘、肖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