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辣招下的換樓高牆

時間:2017-03-29 03:15:45來源:大公網

  祥益地產總裁 汪敦敬

  作為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的代表,筆者昨日到立法會發表對樓市辣招的看法。作為地產從業人員,我們能體會到政府是有需要通過推出不同的「樓市辣招」去防止炒賣,以及在環球量化背景下維持借貸率在較低水平,但當面對土地供應量不足於資金氾濫愈演愈烈的事實,我們有必要考慮到辣招推行下所帶來的負作用及後遺症?作為地產代理的一員,是應該在此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樓市辣招最大副作用是令二手放盤量大減,以上車為主的屯門區二手放盤量,現時對比2010年11月份推出辣招的時候,總共減少了近七成。業界一眾商會亦認同,各區住宅普遍的放盤量減少幅度相若,在樓盤大減的情況下,樓價如何會有合理的發展?

  二手市場放盤量大減的原因之一,即樓市辣招下的按揭規限對換樓人士造成了「入市高牆」,這高牆正在600萬元以上這條界線上。假設一個市值400萬元而又供滿按揭的細單位,業主賣出單位後去換樓,如果他買入600萬元樓價的單位,兩成首期連印花稅所需費用是138萬元(佔400萬元的34.5%),但是若他買的是601萬元樓價的單位,由於超過400萬元的樓要按規定付四成首期,連印花稅所需費用258.5萬元(佔400萬港元的64.6%)。換樓門檻之高,已經可以用不近人情來形容。

  入市高牆令到大部分的小業主不能換樓,於是市場放盤量應該愈來愈少。樓價在資金過多、放盤量更少的背景下只會易升難跌,政府每年增加區區幾千伙供應,又怎能彌補每年數以萬計的放盤量和成交減少?

  「集郵買家」日漸增多

  另一個二手放盤量減少的原因在於一個大家都忽略的事實,就是「在市場上,買家和業主本是一體」。大部分業主賣出單位之後,都會再買入新單位去投資,就如一手樓盤一樣,賣出樓花予小市民之後,也會買入新的地皮。當買入新地皮不順利的時候,發展商便會選擇「揸貨」(即封盤不賣),就好像最近發生的事情一樣。也因此,當樓市辣招為市場買家增加風險及成本的時候,亦等於為放盤業主增加風險及成本。但是,一手發展商買地皮是不需面對辣招的,而二手業主若賣樓後再投資就要面對愈來愈多的辣招了,可以說是在制度下被迫「揸貨」,這規劃不改變的話,我相信樓市放盤量會不斷減少,這是不正常的情況。

  一個想換樓的業主,他不可以透過換樓去投資,他便很容易成為一個「集郵買家」,不斷增加手頭上持有的細單位數目,而有異於過去「愈換愈大」而改變為「愈換愈多」。

  官員和政客們竟然都不關心二手放盤量的乾塘,亦無人去弄清楚實際情況,我們只好盡我們的能耐去發表意見,令到市民知多一點,然後自己去決定和判斷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