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銀搭建區域金融大動脈

時間:2017-03-29 03:15:37來源:大公網

  圖:福建省委常委兼常務副省長張志南(右五)、中聯辦副主任仇鴻(左五)、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恆(右四)、中國銀行行長陳四清(左四)、中國銀行副行長任德奇(左三)、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右三)、廈門市委常委、廈門統戰部部長兼集美校委會主任張燦民(左二)、福建省投資集團董事長嚴正(右二)、廈門國際銀行總裁呂耀明(左一)、廈門國際銀行副總裁兼集友銀行代表鄭威(右一)主持集友銀行股權成功交割儀式 大公報記者 麥潤田攝

  中銀香港(02388)繼出售南洋商業銀行後,又成功轉讓集友銀行70.49%股權予廈門國際銀行及廈門集美校委會。昨日,三方共同舉辦了集友銀行股權成功交割的慶祝儀式,中國銀行(03988)行長陳四清表示,將繼續推進東南亞機構整合,冀將中銀香港打造為區域性銀行,加快「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的建設。

  大公報記者 吳涵宇

  中銀香港出售集友銀行70.49%股權的交割於3月27日(本周一)完成,廈門國際銀行旗下的廈門國際投資收購集友銀行64.31%股權,集友原有股東集美校委會則通過私立集美學校基金收購集友銀行6.18%。根據中銀香港、集友銀行及廈門國際投資去年簽訂的過渡服務協議,中銀香港將自交割日後四年內,按各方同意的服務費用,向集友銀行提供若干過渡期支持、信息技術及其他協助。

  購入東南亞多國業務

  中國銀行行長陳四清出席慶祝儀式致辭時表示,該行於1970年注資參股集友銀行,經過近半個世紀發展,集友銀行已成為中銀集團的重要成員。惟此次股權轉讓,是中國銀行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舉措,有利於集團資源的優化配置,符合中國銀行在香港地區發展的長遠戰略,亦是基於國家、社會及銀行多方的長遠利益考量,作出的合理決定。

  東南亞是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更是「一帶一路」布局的關鍵區域。中銀香港先後出售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股權,又收購中國銀行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柬埔寨的機構和業務,並在文萊設行,逐漸由城市銀行向區域性銀行轉型。陳四清指出,會繼續推進菲律賓、越南等東南亞地區機構整合,強化區域化發展戰略,冀將中銀香港打造為輻射範圍更廣、綜合實力更強的區域性銀行和集團海外旗艦,同時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加快建設「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

  廈門國銀擁60分支機構

  本次交易的主要收購方廈門國際銀行成立於1985年的中外合資銀行,於2013年改制為中資商業銀行,在北京、上海、廣州、珠海及福建省共有60餘家分支機構,並於香港、澳門分別設有附屬機構廈門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澳門國際銀行。截至2016年末,廈門國際銀行總資產5635億元人民幣,實現稅後利潤42.26億元人民幣,股東權益達400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率0.7%,撥備覆蓋率331.14%,資產質量水平良好。

  為慶祝集友股權的成功交割,內地與香港多方代表受邀蒞臨昨日的儀式,主禮嘉賓包括中聯辦副主任仇鴻,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阮國恆,福建省委常委兼常務副省長張志南,中國銀行行長陳四清、副行長任德奇,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廈門市委常委、廈門統戰部部長兼集美校委會主任張燦民,福建省投資集團董事長嚴正,廈門國際銀行總裁呂耀明,廈門國際銀行副總裁及集友銀行代表鄭威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