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行政長官選舉投票,還有五天。香港大多數人都認為林鄭月娥最有機會當選行政長官,反對派支持的曾俊華已經沒有希望了。民主黨也認為,林鄭基本上已經可以取勝了。「公民聯合行動」發起的「民間投票」正式結束,但參加者不足六萬人,與發起人戴耀廷的一百萬人目標相距甚遠。
反對派在每一次行政長官選舉都會搞「公投」,上屆特首「公投」時為二十二萬人,2014年普選方案「公投」時七十八萬人,這一次僅五萬多人,說明反對派支持者也覺得「公民投票」是一種胡鬧,沒有意思。更何況,有關「公投」讓大家挑選行政長官,原來都是虛偽的,最後是「公民聯合行動」和兩個大黨扼殺了大家的意願,只聽從黎智英的,聽取獨裁者一個人的心水,「公投」幹什麼?
這次行政長官選舉,打「民意戰」輸了,這是反對派的最大失敗。失敗的原因有八個。
不講政綱能力
一,「公投」的目標顛來倒去。後面的目標打倒了前面的,今天的目標打倒了昨天的,從來就沒有什麼是非,更加沒有原則。
最初的說法,是要爭取「真普選」,後來就說成「ABC」,只需要打倒梁振英就可以。後來又說不是這樣,要「換人換制度」,他們開始時全力批判曾俊華,要曾換上了他們的政治綱領。他們認為胡國興的政治綱領比較好,所以一百八十張提名票都給了胡國興。後來又再搬走龍門,要選一個能夠協調建制派和反對派的行政長官,所以,一定要選曾俊華。
給他們玩弄的,不僅是香港的廣大市民,更是這幾年來一直跟隨着反對派轉動的支持者。結果,反對派人心渙散了,覺得領導者沒有宗旨,信口雌黃,什麼事情也沒有定見,只會把他們帶入死路。
二,打「民意戰」,所爭取的完全是「塘水滾塘魚」,局限於小圈子。這個小圈子小到不能再小,趕走了「原則派」,趕走了胡國興的支持者,更加清算了梁國雄的擁躉,最後是清一色大力支持曾俊華的人。這就算是「民意」了。這樣的「民意」,當然沒有任何認受性。
三,「共產黨的卧底論」主導了「公投」。弄得反對派內部似乎間諜很多很多,讓大家明白了,「公投」的民意,就是要製造少數黑金政治的「主」意。「卧底論」嚇走了很多人,也弄得反對派內部人人自危,互相猜疑,互相拆牆,互相鬥爭,人心也弄散了。
四,「選曾俊華香港就可以和諧和繁榮穩定,其他人就一定造成動亂」,這樣的說服力,完全不講政綱和工作能力。回歸以來,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都當過行政長官,結果是反對派連續二十年都照例是反對行政長官,要他們下台,要撕裂社會,不斷舉行街頭鬥爭,理由是所謂的香港沒有「真普選」。曾俊華是小圈子選舉出來的,反對派將來一定又會反對曾俊華,所謂選了曾俊華香港就不會有撕裂,這完全是彌天大謊,七百萬港人不會相信,連反對派自己也不會相信。
五,反對派一早就說林鄭月娥是「梁振英2.0」。所以,一定不能讓林鄭月娥當選。理由是什麼?莫須有。其實最大的理由是,因為林鄭月娥可以和中央對話,獲得中央的信任和支持。難道一個中央不信任不支持的人,可以很好地管理好香港嗎?如果可以,梁家傑和何俊仁都可以當行政長官了。為什麼反對派這次不推出一個余若薇一樣級別的大明星?這樣打「民意戰」,說不定「公投」不至於五萬多人那麼少。反對派沒有這樣做,原因他們都知道了,沒有中央信任的人,根本不可能當上行政長官。
抹黑戰術失敗
六,「反對欽點論」,難以自圓其說。反對派一開始就大造輿論,曾俊華一早就獲得了習近平的握手,其他人都不會得到北京的支持,唯獨曾俊華獲得支持,其實與他們一直在宣傳的「欽點論」,自相矛盾。香港七百萬人都不是傻瓜,特別是工商界的高層和中央有廣泛的接觸,他們都知道中央選擇行政長官的標準是什麼,對林鄭月娥的信任程度,結果是香港絕大多數人都相信林鄭月娥一定會勝出,唯獨黎智英和兩個大政黨相信了曾俊華會勝出,這和廣大的民意出現了巨大落差。
七,「抹黑戰術」失敗了。反對派採用了許多無中生有的抹黑戰術,對付林鄭。還說香港的政務官都非常反對林鄭月娥,現在正在準備「大逃亡」,大財團大公司會接受這一批政務官。這樣的謠言,很容易立即穿煲,政務官紛紛出來駁斥這種說法。市民都看到,曾俊華在任內做過什麼,對於沒有土地供應、沒有房屋供應,他的責任有多大。才能不夠的候選人,才會寄望於抹黑對手,這反而加強了林鄭的支持度。
八,低估了工商界對於世界經濟形勢和科技變革的理解。李澤楷也站出來支持林鄭。他的理由很簡單,就是香港在科技創新、智慧城市、「一帶一路」、建設新產業方面,大大落後了,這是青年人沒有向上流動機會的最大原因。曾俊華形式主義的無為而治、積極不干預,已經無法適應新的時代了。香港的確需要看準時代變遷機遇、大膽改革、開拓新產業的實幹模式的行政長官。反對派希望可以爭取兩百多張來自建制派的票,極力醜化攻擊詆毀林鄭月娥,大力支持「hea做」的曾俊華,當然是失盡人心。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