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注定會在G20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只不過,這並非是值得驕傲的「點睛之作」成就,而是引發廣泛擔憂的「敗筆」。由於美國的反對,會議公告全面「開歷史倒車」,不僅沒有對長期堅持的自由貿易作進一步表述,反而刪除了「反對任何形式保護主義」的措辭,同時各方付出巨大努力而達成的氣候協議承諾也被放棄。
在這場19:1的「對抗賽」中,只有美牛氣沖天,在關鍵問題上寸步不讓。與會各方無不對此次談判結果表示失望。法國財長「很遺憾」,會談「並沒有在兩個關鍵問題上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德國財長也表示,會議在討論到關鍵問題時就陷入僵局,各國根本無法說服美國。唯一「對最後結果很滿意」的是美國財長姆努欽,雖隻身赴會,分外孤立,但最終卻令各方跪低。憑藉這份「成績單」,其回國後足以向總統「交差」了。
特朗普上台以來,正一步步兌現「美國優先」的承諾,為了保護國內生產商及勞工利益,不惜以邊境稅應對海外商品的衝擊。特朗普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一「騙局」,對《巴黎氣候協議》嗤之以鼻,在預算中把環保署的經費勁削三成。在此背景下,G20要想仍然按原來軌道前行已是不可能。姆努欽雖也承認自由貿易的重要性,但他只對「總統的想法和政策」負責,在G20中忠實貫徹了特朗普「御旨」,可謂勞苦功高。
姆努欽效忠白宮新主,本無可厚非。但明擺着耍無賴,就令人不齒了。對美出爾反爾,姆努欽「首次與會,過去承諾與己無關」的表態,顯然難以服眾,其把舊帳記在奧巴馬頭上的「話外音」,更引發各界對美誠信的質疑。
G20面臨分裂,這場分裂的實質是美與其他成員國分道揚鑣,絕非美國的勝利。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又是G20中採取貿易保護措施最多的國家。美對G20傳統價值體系的放棄,令各國對美貿易關係充滿不確定性,勢將挑戰現存多邊貿易機制,衝擊全球貿易體系。
儘管美歐均出現一定的保護主義傾向,但全球一體化、貿易自由化依然是大勢所趨,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的。短期看,美靠保護手段可能暫時獲利,但長期看來,美遭遇失敗是必然的。美在G20放棄立場,意味着放棄世界貿易的領導權,其結果只會越來越深地陷入「孤立主義」,最終被排斥在全球一體化之外。
美方「賴帳」,將令今年七月份的G20漢堡峰會面臨更大挑戰。但G20似乎並未對美關閉大門,正如IMF總裁拉加德所言,新白宮需要時間「適應和學習」,只是不知道,剩下的四個月時間,是否足以讓特朗普學會「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