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噪音追蹤❸/《大公報》多區實測 錄80分貝損聽力 廣場舞音炮勁擾民 議員倡劃黑點規管

時間:2025-11-09 05:01:38來源:大公报

  左上圖:一批中年男女在沙田公園聊天時,仍大聲播放音樂。右上圖:沙田瀝源橋涼亭下,長者帶同大型擴音器播歌起舞。下圖:在天水圍天秀公園,五名女士跳健身舞時,大公報記者錄得伴舞音樂高達74.8分貝。

  深水埗一廣場早前出現近百名婦女伴隨音樂熱舞的場面,震撼之餘也引起公眾對公共空間噪音問題的關注。香港地少人多,多數公園鄰近民居,強勁音樂及人群喧鬧對居民及遊人造成滋擾。大公報記者近日巡查本港多個公園及公眾場所,發現類似噪音問題普遍存在,場所即使張貼禁止噪音告示,仍難阻違規行為。\大公報記者 余風、蘇荣(文) 盧剛昌(圖、視頻)

  有立法會議員直言隨着便攜式音響器材普及,噪音問題已不只在公園存在,他建議通過劃定「黑點區」、加強巡查及分級處理等方式以作改善。

  大公報記者日前晚間走訪啟德大道公園時,目擊有兩群女士在場跳舞。在崇光百貨對面,九名女士使用流動卡拉OK機播放音樂伴舞,記者在約10米外,利用量度音量分貝的儀器,測得最高音量達74.7分貝;不遠處,另一群約20名女士則通過擴音喇叭伴奏,15米外的噪音仍達73.1分貝。

  另一邊廂,土瓜灣遊樂場內,康文署已張貼告示,列明未經許可,不得進行音樂活動或播放伴舞音樂,並標註「保持環境清靜,請降低聲量」的提示。然而,四名女士仍在附近播放音樂跳舞,記者在15米外測得最高噪音達77.4分貝,相關告示形同虛設。

  無視不准播音樂告示

  沙田區噪音問題同樣嚴重。在瀝源橋橋尾的涼亭,四名長者使用大型擴音器播放音樂並起舞,噪音對途經街坊造成影響,記者現場測得噪音高達80.1分貝。其後,或因居民投訴,有警員到場介入要求降低音量,最終相關人士才停止播放音樂。

  同晚9時許,沙田公園內有三名中年男女使用擴音器播放音樂,一邊跳舞一邊聊天,現場噪音介乎68至70分貝;即便舞蹈結束,他們仍未調低音量。另一天晚上約九時,沙田公園靠近沙田大會堂的區域,兩名女子用手機連接擴音器播放音樂跳舞,記者在15米外測得的噪音超過60分貝。

  居於附近的謝小姐向大公報記者表示,幾乎每天經過沙田公園都見到有人跳舞,已持續多年,令她感到十分困擾。她提到城門河一帶的噪音問題更為嚴重,希望跳舞人士能自覺移至相對偏僻的角落,以免影響他人。另一居民林先生則認為,若公園內的音樂跳舞活動已對他人造成騷擾,就顯得不妥,公園管理員應採取適當行動處理。

  此外,在中環康樂花園,日前晚上記者看到七、八名南亞人士舉辦派對,邊飲食邊以擴音器高聲唱歌,站在對面行人路上聲浪仍清晰聽見。另一個夜晚則有約20多名外籍傭工在上址聚會,她們分散在不同角落唱歌聊天,現場使用至少三部不同大小的擴音器,唱歌時的噪音一度高達88.7分貝。

  日前晚上,記者在屯門公園溜冰場附近一角看到,約六名女子隨着擴音器播放的音樂跳舞,測得最高噪音達73分貝,而附近同樣掛有「禁止在遊樂場內進行令人煩擾的音樂活動」的告示。另外,日前在天水圍天秀路公園內,五名女士跳健身舞時,音樂產生的噪音達74.8分貝。

  須明確區域管理責任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表示,早年屯門公園、女人街等地曾出現人群聚集及噪音問題,政府當時採取一系列管控措施,例如通過管理手段改善女人街等區域的聚集情況,這證明聚集引發的問題可通過有效干預緩解。

  然而,劉國勳指出,當前面臨的新挑戰是,隨着便攜式音響器材的普及,人群聚集開展活動的地點已不再局限於康文署轄下場地,而是延伸到各類露天空間,顯著增加管理難度。

  針對相關問題,劉國勳認為,除呼籲市民自律外,政府可針對投訴頻率高的區域設立「黑點區」,通過加強巡查及提醒,防範噪音擾民。他進一步建議,當局可採取「分級處理」原則,對於非黑點區域,先以勸喻方式引導市民規範行為;對於黑點區域或噪音問題嚴重的情況,可依據相關條例進一步規管,但不建議直接採取重罰措施。此外,考慮到部分聚集區域不屬於康文署管轄範圍,需進一步明確區域管理責任劃分,並據此制定相應管控措施,以更全面地解決公共空間噪音擾民問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