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作業「過多」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在德國教育界看來,作業過多會直接導致學生戶外活動的時間減少,學習壓力過大,甚至會嚴重到影響心理健康。於是,在學校的每一個年級,都會有一位學生代表專門負責跟老師和學校反饋作業量和其相關問題。
德國的學校裏,一般來說很少有頭天布置第二天就需要交的情況,大部分情況家庭作業都是以「周」為單位,這周布置,下周交。老師布置同樣數量的家庭作業,到了學生那裏,完成的時間卻差別巨大。有的學生趁上課的時間或者課間就能完成大部分;有些學生每天都回家坐在書桌前望着家庭作業,磨磨蹭蹭一兩個小時也做不了幾道題。
學校收到的反饋便出現了兩個極端的情況,一些同學說作業太少太簡單,另一部分則說作業太多太難。學校和老師也很為難,所以溝通會議往往以不變應萬變,最後以維持原狀而告終。
對作業量大小感覺兩個極端的不只是學生,還有學生家長。
有的學生家長覺得自己家小孩成天都在玩,一問就是作業已經在學校做完了。這樣的家長就忍不住向學校提出多發點家庭作業。另一部分家長每天親自輔導學生作業,課後重新自己給小孩再教一遍,再加上輔導做練習題的時間,當然這個作業時間就很長了。
作業量是多是少,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對於不同家庭也有各自應對的習慣和方法。唯一不變的,依然是天下父母們對於小孩熱切的關心和滿滿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