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原材料「漲」聲不斷 製造業叫苦不迭

時間:2017-03-13 03:16:23來源:大公網

  圖:屬於傳統製造業的福建泉州工礦汽配行業,在這波漲價潮中「左右為難」

  幾年前接手了父親工礦汽配公司的傅寧晉的手機裏,裝着一個專業鋼材價格走勢分析軟件。早前鋼鐵白菜價的時候,他並不覺得這款軟件有什麼用處,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傅寧晉每天一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軟件,非常仔細地查閱鋼貿價格和走勢分析。「以前常常會一個月甚至更久才會有報價變動,如今供應商也好,我們的下游也好,甚至一天數次詢價。」他告訴記者。/文/圖 大公報記者蔣煌基泉州報道

  新年過後,傅寧晉與父親商議,醞釀一個不得不做出的決定─漲價。工礦汽車配件行業,與地產投資和基建密切相關。其實早從2016年四季度起,工業原材料價格一路狂飆下,帶動各類原材料價格暴漲,並由此更大面積地覆蓋到內地製造業。

  「我們春節前有五個貨櫃要出,可訂單是漲價前簽的。如果履約注定賠錢,臨時漲價肯定違約。」但比這份夢魘訂單更讓福建某工礦汽配公司的內帳會計主管小黃擔憂的,是公司能否在這波漲價潮中活下去。小黃坦言,收不回來的貨款已佔到公司年產值的三分之一,隨着原材料價格暴漲,現金交易令公司資金缺口已經大開。「我也不知道我們老闆還能撐多久。」

  原材料價格的大漲,進一步考驗着處於困難期中的內地製造企業。記者在福建泉州工礦汽配城採訪時,聽到最多的是關於近期原材料暴漲帶來的各種驚慌失措和擔憂。「做實業很怕像這次原材料這樣的價格波動。」紀新民(化名)回憶表示,數年前也有一次類似的波動,漲價過後是急速降價。當時,鋼材價格最高飆曾升至一噸6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恰逢廈門某公司在價格急速回落到4200元的時候進了四萬噸庫存。「以為鋼材價格還會回到高位,沒想到接下來幾年鋼材白菜價,導致那家企業破產。」

  產業洗牌大浪淘沙

  十年前,年僅二十出頭的紀新民,一年的工礦汽配生意就已過億,但實業之難讓他及早逃離。「原材料漲價其實只是表象,現實是實體不是不好做,是生存不下去。」他告訴記者,以做工礦汽配企業為例,投入一個億,一年純利可能就7%,不僅佔大量土地、水電等生產資源和人工成本,關鍵還樹大招風。「但開個賣薑母鴨的小店,一隻鴨子賣65元,一份鴨血炒韮菜15元,炒鴨雜20元,一頓飯120元。平均利潤20元就好,一天賣250份,一年也有180萬。」

  福建皇又凰衛浴科技總經理劉芳華雖然認為:「現在大家都是自保的心態」,但中小企業這個時候自保,或許已經來不及。福建一位長期與傳統製造業接觸的官員亦稱,「即使一些相對大型的企業,我們也已不敢太多去關注。」他言下之意,實際狀況遠比看到的還要嚴重。

  原材料價格上漲帶動內地PPI(生產者物價指數)一路向好。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PPI今年首月創下近五年最大的漲幅,並實現連續五個月上漲。PPI向好的背後,是一大批毛利不高的製造業雪上加霜。劉芳華直言,那些做低端製造業的,本身利潤微薄,對漲價應接不暇,又沒有議價權,更不敢輕易漲價,最終只能在糾結中更快衰亡。

  「中國正處於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階段,但中國製造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低端複製。」傅寧晉認為,這波漲價潮,對有的企業是痛上加痛,但對有的企業是意外之喜。「摒除其他外界因素,目前鋼材價格水平其實是回到相對理性。」劉芳華亦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可以快速消耗部分過剩產能,同時淘汰沒有實力的企業,讓實業的價值回歸實業。

  成本壓力大幅上升

  即便如此,不少企業從最開始的成本憂慮,變成了更為現實的產品漲價。此前從香港退市的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就向記者坦言,原材料漲價潮對產業影響非常大,集團去年利潤亦受到影響,且今年產品價格將隨之調整。但他同時強調,「原材料對匹克的影響並不是主要的,因為我們是做品牌,品牌的附加值遠高於原材料成本。」

  按照經濟學家和一些行業協會的分析,2016年下半年發端於大宗原材料的漲價潮,2017年持續上漲的概率依然不小。中誠信國際董事長閻衍認為,在此基礎上疊加的資金周轉和還債壓力,將進一步擠壓製造業盈利空間。

  製造業之困,在這波原材料漲價潮中再次引發廣泛輿論關注。許景南期待全國兩會會有明顯信號釋放,給予中國製造以信心。有不願具名企業家直言,中國已經到了亟需壯士斷腕地步。現在的改革,好改的都基本改完,剩下的都會是傷筋動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