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監管趨嚴上月放貸遜預期

時間:2017-02-15 03:16:27來源:大公網

  圖:分析師認為,不排除人行繼續提高MLF和公開市場利率的可能性/資料圖片

  中國人民銀行此前控制奏效,中國上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雖達創近一年來新高的2.0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但遜於市場預期。相較新增貸款,當月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不僅大幅高於3萬億元的預期,更同比多增2619億元錄3.7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分析稱,其間在央行的窗口指導下,需求從表內轉至表外。專家預計,未來貨幣政策偏緊的基調不改,重點仍偏向去槓桿和防風險,不排除繼續提高MLF(中期便利操作)和公開市場利率的可能性。信貸、社融升勢難以延續。/ 大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

  新增人民幣貸款去年一月曾創出2.51萬億元的天量,此前市場也估計上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或有望挑戰此水平,或達2.4萬億至2.8萬億元,但最終出爐的數據不及預期,較去年同期的天量少增4751億元。蘇寧金研院研究員石大龍指,人行上月連續兩次調高金融機構資金成本,導致當月新增人民幣信貸規模遠遜預期。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也認為,監管的趨嚴使當月新增信貸在同比上遜於去年同期,總體看企業貸款延續此前向好趨勢,且信貸投向結構調整跡象明顯。

  居民中長期貸創新高

  從信貸結構看,上月住戶部門貸款增7521億元,其中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分別增1229億元和6293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的1.56萬億元中,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分別增4331億元和1.52萬億元,票據融資則減少4521億元;非銀金融機構貸款減少2799億元。

  招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強調,新增居民戶中長期6293億元的貸款額創新高,預示中國樓市熱度未減;此外,上月對公中長期信貸亦勁增至1.52萬億的歷史新高,與銀行「早投放、早獲益」政策驅使有關,抑或是人行開展「窗口指導」,藉此控制增速,當月實際信貸需求或更高。

  中金固收團隊表示,上月新增人民幣貸款低於市場預期是壓縮後結果,實際上當月前20天貸款增量非常高,其主要體現在表內票據上,淨減少4521億元,為歷史上單月淨減少最大值。

  需求轉表外 社融近四萬億

  人行昨日公布的數據還顯示,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一月創出歷史性新高的3.74萬億元。民生銀行首席分析師溫彬認為,表內控制後,需求會從表內轉至表外,一些貸款轉類信貸融資。具體而言,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餘額、企業債與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餘額都有接近20%的增長。

  劉東亮更強調,表內外融資的大增,雖有年初銀行集中投放的因素,但仍表明實體和居民強勁的需求,這有助於今年上半年中國宏觀經濟延續企穩態勢。石大龍並提醒,表外業務的快速增長,預示着在監管層「防範金融風險」、「控制信貸規模」要求下,融資再度向表外轉移的趨勢,「這是新的風險點」。

  展望未來,劉東亮相信,面對融資高增、年初通脹處於高位等局面,人行貨幣政策仍有理由延續「中性偏緊」,未來不排除繼續提高MLF和公開市場利率的可能性,但提高更多是聚焦金融領域「去槓桿」和「防風險」。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指出,上月信貸、社融的大增有一定的季節性因素,因此將今年前兩個月數據合併觀察更為合理。鑒於地產銷售的趨勢性回落、經濟短期平穩但中期承壓,及人行「中性略偏緊」的貨幣政策,預計信貸、社融的回升難以延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