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黃穎雅報道:香港理工大學藉新學制改革本科生課程,要求本科生畢業前需修畢「大學核心(通識教育)課程」30個學分,包括「服務學習」科目和「服務領袖」計劃。理大最近憑這項新課程榮獲「全球教學創新大獎2016」四項大獎,其中服務領袖(整體大獎——「領導道德組別」)、服務領袖(「社會企業組別」)各獲銅獎。
理大協理副校長石丹理表示,該創新大獎由美國華頓商學院國際大學評級機構合辦,今年已辦至第三屆,共有來自56個國家參賽807個項目。理大2012年藉全港推行三三四新學制,改革本科課程。又於推行新學制課程的四年間進行追蹤評估研究,透過實驗組、兩組的控制組的評估研究方法,以了解量度師生對「大學核心課程」科目內容、教學、推行和課程得益、教學質量等的看法。
實驗組方面,理大於2012/13學年,以隨機分層抽樣方式選出600名修讀新四年制課程的理大一年級學生,每年完成一次網上追蹤研究問卷,又分別採用中文版人際反應指針量表、華人青少年正面發展量表,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調查的研究工具,以研究理大本科畢業生是否達至修畢課程的期望。
課程有助了解自己
研究發現,大學核心課程對學生在批判與多思維、精於解難等方面發展有明顯幫助,其中有本科生表示,通識課程為學生安排小組功課,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如內地生和本地生,以及來自同一學科或不同學科的學生,均能有更多機會與其他學生一起交流。
修讀「明日領袖」課程的學生,則認為課程有助其「更多機會自省,令我更了解自己」,另一本科生學生更直言,學習「同理心」這科後,學懂在朋友與其分享感受時作出回應,「這讓我有非常大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