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怪,今天的香港社會好像和中學生一樣,都進入了「青春期」,只要是「成年人」贊同的,「青年人」必反對。這種現象發生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也存在於一些以前看是天經地義的情理中。
例如,前一陣西九的故宮方案,很多學生都會在功課裏將這一事件「賴」到中央政府漠視香港人意見上,學生有模有樣的「引經據典」,將所有反對聲音一字不漏的抄一遍,而對贊同的聲音則輕描淡寫,美其名曰「批判性思考」。如果你問問為何止引用反對的觀點,而沒有提出個人的見解?學生則會理直氣壯的說,媒體都這麼說,這是所有香港人的聲音!當然這種以偏概全、管中窺豹的寫作一定拿不到高分,但這種跟風起哄、不愛思考的學習態度和社會氛圍,倒是值得教育工作者警惕。
年初還有一則新聞也被香港媒體集體忽略,就是加拿大菲莎研究中心公布的「人類自由指數」排名。在這項排名中,香港連續六年位居世界首位,號稱民主的美國也才排名三十一位。在很多香港媒體報道中,香港永遠都是「言論自由被打壓」。如果仔細想想,說被打壓也有道理,因為在香港無論是誰,只要你說「愛國」就會被群起而攻之。
之前,一則關於老師打壓學生言論自由的新聞,倒是被炒得火熱。學生信誓旦旦的指控老師,罵其是「走狗」,而且剝奪了學生諷刺中共的權力。這件事原本很簡單,涉及到學生上課是否違反課堂秩序和老師用詞是否恰當兩個問題,可一些媒體偏偏要將不同事情綁在一起,並被上綱上線的炒作。原本簡單的教育問題變成了政治問題,弄成了「打壓言論自由」。
重視人格與價值觀培育
兩則新聞放在一起,倒是讓人覺得,今天的香港所追求的不是言論自由,而是無政府主義、自我為中心主義。如果未來我們的孩子都抱着這種人生目標,相信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也難容。
在工作中感覺到,今天的孩子們生來就視一切都是想當然,且不說對老一輩「獅子山精神」的發展史一概不知,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這麼簡單的道理也是糊裏糊塗。
當然教育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每個家庭的責任。學生能不能得以全面發展,不僅僅靠學校的教育,也要靠家長的身教。香港素來盛產「直升機家長」和「怪獸家長」。之前一則關於小三TSA是否要繼續實施的新聞中,一位家長帶着孩子在立法會控訴,因為功課壓力而導致孩子連學習繫鞋帶的時間都沒有。這裏我們不討論TSA存留問題,就說繫鞋帶這件事。我看完這則新聞,倒是好奇起當時聽到這一控訴的立法會議員心裏是如何想的,是同情,是嗤之以鼻,還是慶幸呢?我當時聯想起很多在學校裏遇到和聽到的各種無厘頭的投訴。今天香港的家長對孩子過分保護,一方面希望孩子出人頭地,用教育來改變命運,另一方面又呵護備至,不讓孩子受到一點點挫折。可以想像,以後他們會成為怎樣的人?輸打贏要、雙重標準、推卸責任、自我中心……
在上一輪的教改中,很多國家都將學術能力、創造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作為重點。但是,面對這群在教育改革浪潮下長大的孩子們,也許更多的教育家會發現或認同,教育不僅僅是智力上的發展,更是思想、倫理、道德情意上的發展。殊不知一個沒有道德原則的學習天才比狼更可怕?大家會發現,香港每一個政治事件都能和青年人、學生、學校拉上聯繫,這也充分暴露了香港在教育與社會發展方面的諸多問題:
一是,香港社會或教育體系過分強調學生的學業發展而忽略情意原則上的發展,甚至在部分學習階段出現系統性缺失。學生人格與正確價值觀的建立過於依賴家庭和社會,教育系統內由於課程設定與教師工作量的原因,更重道德理論的知識考察而輕視遇到問題時的疏導,很多老師忙於教學、行政與學生活動而無暇顧及學生在生活中情意方面的發展。
提升民族自信和正能量
二是,香港生活富裕、物質豐富,家長對孩子過分呵護,導致學生過分以自我為中心,思想上更加強調利己主義,過分期待和渴求成功。家長一方面督促學校抓緊學業,一方面又抱怨學校不能給學生更多的休息時間。對這一問題,大部分學校由於資源所限,未能開展有針對性的家長教育,積極疏導,糾正錯誤的教育思想和價值觀,導致社會上渴求成功的文化越燃越烈。
三是,政府決策層管制能力有待提升,沒有適時審視課程設置與對教師支援嚴重不足問題。政府近年來推行的教育政策,高估了學校與社會的接受能力,又過分低估前線教師工作量與工作壓力。決策者急於推行各種改革,只顧發布政策,卻漠視在推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終怨聲載道,使得整個教育界充斥着反政府情緒。
四是,課程設計上,尤其是部分學科的設計,不夠開放與多元。香港未來的教育,既要讓學生知道香港的過去,也要讓學生明白今天的世界。讓學生明白這裏的世界不僅僅是香港的現實世界,也是全球發展中香港所處的位置,香港與國家與全球各國之間的關係,以便使他們增加民族自信心,提升正能量,擴展除旅遊和享樂以外的眼界,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人類共通價值。
現在正值行政長官選舉,各路英雄豪傑摩拳擦掌。各位準參選人在制定教育政綱時不妨問問自己,作為下屆政府的掌門人,到底希望為香港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也寄望於下屆政府能就香港的核心價值找到真正的共識,徹底改變今天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香港核心價值的尷尬,更願教育界早日擺脫「投訴解決一切」的價值觀。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