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當心人幣輿論陷阱

時間:2017-01-10 03:16:14來源:大公網

  圖:分析認為,「人民幣破7」屬誤導,恐怕會推高中企和老百姓的換匯情緒/中新社

  文|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副院長 鈕文新

  12月28日,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匯率在6.9500-6.9666元(人民幣,下同)區間平穩運行。但卻有個別不負責任的媒體報道「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突破7整數位心理關口」,對此行為我們表示譴責,並保留進一步追究責任的權利。以上這段話是當日夜間23點48分,中國央行通過官方微博向社會公布的一條「澄清信息」。

  這只是偶然的「烏龍事件」嗎?毫無疑問,它必然會讓人聯想到之前的12月5日,Google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匯價居然跌破7.4,同時全球知名外匯網站XE也給出了美元兌人民幣日內高點7.46094的報價。此事引發市場震盪,業界吃驚地看到,僅僅一夜之間,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居然從6.8狂跌到7.4。

  彭博社、谷歌、XE都是全球頂級的財經新聞媒體,為什麼會出現如此低級的錯誤?實際上,圍繞着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最近出現了大量「輿論陷阱」。比如前不久的「人民幣兌美元必須堅守6.8底線」,以及「中國外匯儲備必須堅守3萬億美元底線」的報道曾先後出現。

  為什麼說這些都是「輿論陷阱」?因為這類信息都隱藏了誘發市場恐慌的元素。比如我們過去嚴正地指出:把「人民幣兌美元6.8底線」和「外匯儲備3萬億美元底線」擺放在一起就是「陷阱」。原因在於,如果中國政府堅守6.8底線,那勢必需要大量拋售外匯而使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不保;如果中國政府不拋外匯而堅守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那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勢必跌破6.8。由此可見,這是個二者必居其一的「兩頭堵」陷阱。所以,不管是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8,還是中國外匯儲備跌破3萬億美元,或許都會引發市場恐慌,而它們希望的正是這樣的結果。

  同樣,「2017年1月1日開始,中國老百姓每年可以兌換5萬美元的經常項目額度將被削減或改變」的傳言也會引發市場恐慌。試想,如果老百姓認為人民幣兌美元還會貶值,那是不是希望多換一些美元?如果有人說「未來某一時刻老百姓不能換匯了或減少換匯額度」,那老百姓會做出怎樣的舉動?趕快換匯,盡可能多換,能換多少換多少,對嗎?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了,老百姓「恐慌性換匯」的結果是什麼?是不是大量消耗中國的外匯儲備?

  換匯恐慌消耗外儲

  歷史告訴我們,國際金融勢力攻擊必會使用輿論調動企業和老百姓的情緒,讓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掉進「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我認為,它們對中國也必須採用這樣的手段─讓企業和老百姓的103萬億人民幣的儲蓄存款去大規模消耗僅相當於21萬億元人民幣的外匯儲備,從而為之發起的人民幣貶值攻擊鋪平道路、掃清障礙。毫無疑問,對於中國這樣的弱勢貨幣國家,外匯儲備不只是日常對外貿易結算的「外匯資金池」,更是中國經濟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

  在「傳聞」的作用下,我相信去年中國外匯儲備會出現較大縮減,而新年度開始又將面臨老百姓巨大的換匯壓力。為什麼這個時候頻繁出現「人民幣破7」的誤導?我認為,這是在幫助「人民幣輿論陷阱」,幫助推高中國企業和老百姓的換匯情緒。所以,無論如何要拆穿這樣的「陰謀或陽謀」。

  我希望有人能夠明白,弱勢貨幣國家對抗金融攻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喚起國民的愛國熱情」。當年,韓國人把自有的黃金捐獻給國家的壯舉,不僅讓人感動,更是韓國之後經濟恢復的重要動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